e-info
環境資訊中心
本週獲得19次精選
《環境資訊中心》是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自2000年起,我們致力於提供全面的國內外環境報導,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海洋、土地發聲。 我們相信,任何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7次
本月獲得贊助
1054
粉絲
內閣改組16人名單 會帶來能源轉型新氣象嗎?
綠保標章走過15年 「田裡交會的腳印」看展、集章都在保育小站
縱谷原遊會邁入第五年 以「保存」為題重現部落沒有冰箱的年代
跨海大橋通西西里島? 義大利建設世界最長吊橋 地震、工程、黑手黨問題籠罩
沒有土地的國家? 海平面上升威脅吐瓦魯人爭搶「氣候門票」
屈公病與登革熱:氣候變遷下的病媒蚊Q&A
省電燈泡不比LED燈省電! 環境部燈泡回收抽獎活動開跑
文具控必看 小鳥摺紙結合森林遊樂區 新竹分署發表新品牌「山.五度圈」
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小鳥喝光電紅水暴斃為AI假影片 環境部:已報請檢察機關追查
桃園、台南石化空污風險高 85%居民住在距離石化設施不到5公里
全球逾20億人住在氣候風險紅區,氣候融資脆弱指數CliF-VI是什麼?
全球濕地流失逾4億公頃 聯合國拉姆薩濕地大會《維多利亞瀑布宣言》盼扭轉現狀
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AI偽造虎鯨攻擊人類影片竄紅 為什麼我們容易相信這類消息?
一場「失敗」不意外的公投:南北投票差異大、地面戰、藍綠對決 學者分析原因
三張圖看重啟核三公投結果:430萬同意票分布在哪?為什麼沒過門檻?
土石方堆置有風險、涉及原民傳統領域 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補件再審
核三「回饋金」爭議:除役後會停止發放嗎?在地民眾怎麼看核三重啟?
大規模白化與海星爆發 澳洲大堡礁珊瑚覆蓋量創39年最大損失
國境之南的反核聲音:反核運動要直面「遺忘世代」
高鐵延伸宜蘭環評過關 最快2036年通車、高鐵特區開發400公頃農地分開處理
國際社會聲援非核台灣 多國學者:亞洲首個廢核國家帶來能源轉型希望
歐盟太陽能警訊 市場預測十年來首度負成長
重啟核三公投與黃國昌打對台——吳亞昕是誰? 專訪被時代選中的年輕人
530位跨領域學者、超過200位法律工作者 反對重啟核三
撿垃圾運動魅力席捲30多國 第二屆「SPOGOMI世界盃」10月東京登場
Youtube「環島走部落」:用自己的語言 記錄土地深處的原民故事
核三重啟公投週六登場 五場意見發表會亮點一次看
瑞典前能源署長:核能復興在歐美破局,再生能源才是能源安全解方
極端高溫、暴雨、洪水 氣候變遷正讓戶外音樂節變調
塑膠公約談判破局 塑膠減產談不攏 政府、產業、環團怎麼解讀?
全球塑膠公約第六輪談判「慘敗」 兩大陣營分歧、關鍵條文難產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重啟還能用多久、核廢料怎麼辦? 戰時可以靠核電嗎?
【重啟核三公投Q&A】核三廠歷年異常事件、重啟要審查什麼? 發生核災政府怎麼賠?
手持電風扇——從溫網討論度最高的配件 到快科技的環境代價
飲料包裝塑膠微粒比一比 研究:玻璃瓶比寶特瓶高50倍
惡地變寶地:台灣團隊發現月世界出土百萬年前海膽化石
30°C以上工傷事故風險增5% 看歐洲各國如何保護高溫下的勞工
【重啟核三公投Q&A】公投題目說什麼、過了就代表核三能繼續運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