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山林永續利用引導部落青年返家 《造路的人》展出山村故事

更新時間:2025/07/11 10:18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在排灣語中,「djalan」是「路」的意思,象徵返鄉的方向。一項以「造路」為名的展覽,訴說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歷經八八風災衝擊之後,如何透過盤點自然資源,發展與自然生態共生的山村經濟,鼓舞青年返鄉投入部落發展的故事。《djalan造路的人—牡丹鄉高士部落青年返鄉與保育之路》特展即日起至8月10日,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小站展出。位於台灣最南端的高士部落,排灣語是「Kus kus」,行政區域屬於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由於牡丹鄉森林覆蓋率高達九成,過去在這片蓊鬱的森林維持生計,受限眾多限制使得族人大多往外發展。2007年起,高士部落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社區林業政策,逐步發展生態導覽、社區接待及文化體驗等服務;並積極投入段木香菇、牡丹山林雞及林下養蜂等在地產業,逐漸引發迴響,一條蜿蜒回家的路隱約成形。這些努力,榮獲去(2024)年全國社區林業特優社區殊榮。

在排灣語中,「djalan」是「路」的意思,象徵返鄉的方向。一項以「造路」為名的展覽,訴說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歷經八八風災衝擊之後,如何透過盤點自然資源,發展與自然生態共生的山村經濟,鼓舞青年返鄉投入部落發展的故事。《djalan造路的人—牡丹鄉高士部落青年返鄉與保育之路》特展即日起至8月10日,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小站展出。


《djalan造路的人》特展入口。圖片來源:林保署

去年獲林業特優社區 高士部落展現與自然共生之路

位於台灣最南端的高士部落,排灣語是「Kus kus」,行政區域屬於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由於牡丹鄉森林覆蓋率高達九成,過去在這片蓊鬱的森林維持生計,受限眾多限制使得族人大多往外發展。

2007年起,高士部落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社區林業政策,逐步發展生態導覽、社區接待及文化體驗等服務;並積極投入段木香菇、牡丹山林雞及林下養蜂等在地產業,逐漸引發迴響,一條蜿蜒回家的路隱約成形。這些努力,榮獲去(2024)年全國社區林業特優社區殊榮。


高士部落近年積極投入段木香菇、牡丹山林雞及林下養蜂等在地產業。攝影:廖靜蕙

林保署屏東分署長期透過計畫,持續陪伴高士部落實踐混農林業與家庭農園模式,並與屏東科技大學、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部落耆老及返鄉青年,共同推動民族植物調查與復育,出版專書,並推出焚香淨身茶飲組及在地農遊教案。

這一條返鄉的路,更象徵文化與部落知識的回歸。開幕記者會上,屏東分署長楊瑞芬表示《djalan 造路的人》特展,記錄了部落長年實踐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森林不只是自然生態的一部份,它也是文化根源與部落生活的場域。」他指出,高士部落從行動展現「保育從生活」出發的精神與核心價值,這些努力令人印象深刻。回顧過去從生態調查、巡守山林,以及修築步道等行動,當時所邁出去的每一步,都在為未來造路。

林保署屏東分署負責的高屏地區範圍內有12個原民鄉、102個部落,他們期待以政策引導,和部落朝向與山林共榮共生之路。


《djalan 造路的人》特展記錄了部落長年實踐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攝影:廖靜蕙

昔日敵對今為夥伴 公私共同傳承山林智慧

屏東縣牡丹鄉民代李德福講到,由於牡丹鄉森林覆蓋率高達9成,族人在這樣的環境發展生計,相當不容易,過去族人都是帶著偷、盜的心態在種香菇。藉由諸多山村經濟政策的推動,讓族人看到曙光,引領部落與自然共生的正確方向。高士有機會發展山村經濟,並修復過去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以前是敵對關係,如今成為夥伴。」

林保署長林華慶回顧,八年前推動《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原住民山林資源利用的權利,回復原住民產物的利用,當時面對來自社會不同的意見,甚至有學者投書,擔心引發台灣山林浩劫。如今,不但沒有減少森林覆蓋率,還讓台灣眾多部落,得以透過山林資源的利用,重新走向創生、打造回家的路。

「近代保育大多來自西方的科學知識,卻讓人忽略了紮根在我們這個小島、土地上,氣候生態特質的保育知識,這塊土地上蘊含運作千百年的知識。」林華慶指出,造路的關鍵在於原住民傳承對於所處土地的傳統山林智慧,此中蘊含永續精神的保育。他很高興透過法規的鬆綁、政策的推動,使部落傳統生態知識不再停留在口述、文字紀錄,而是透過科技、各方協助,得以多元展示,吸引青年返鄉。

特展即記錄高士部落青年返鄉、傳承長輩智慧及推動地方產業的實踐故事,讓民眾透過觀展,走入南方山村的生活日常,見證災後與山林重新接軌的歷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指出,高士部落的成就以造路概括,其中是經過多元策略整合所出來的里山經濟。

特展除靜態展示外,特展也規劃一系列由高士族人親自帶領的週末手作體驗活動,包括「太陽之子金工DIY」、「高士佛植物上板」及「高士佛陶片上色」,並將舉辦多場交流講座,探討保育、文化與產業之間,互相加值的關鍵。


特展展出了高士部落家庭農園介紹。攝影:廖靜蕙

《djalan 造路的人—牡丹鄉高士部落青年返鄉與保育之路》

特展地址:林業保育署保育小站(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

講座資訊

《回家的路:青年洄游》高士部落青年李恩屏 7月19日(六)14:30-15:30
《揭秘森林下的聚寶盆》屏科大 陳美惠老師 7月19日(六)15:30-16:30

DIY手作活動

《太陽之子項鍊——部落傳統金工體驗》
7月19日(六)11:00、13:00、17:00;7月20日(日)11:00、14:00、16:00
《珍藏「高士佛」的綠意——高士佛植物上板體驗》
7月12日(六)11:00、14:00、16:00;7月13日(日)11:00、14:00、16:00;8月9日(六)11:00、14:00、16:00;8月10日(日)11:00、14:00、16:00
《社區碎片×創意上色——高士佛陶片上色體驗》7月27日(日)14:00、16:00;8月2日(六)14:00、16:00
系列活動報名網址:https://reurl.cc/eM0Dj7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