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西南方的小鎮北貝克斯利(Bexley North)是寧靜的住宅區,不時可以看見屋頂裝有太陽能。Gilchrist公園的角落有個鮮豔色彩與圖騰的大箱子,正是澳洲在大力推動的「社區電池」(community battery)。
北貝克斯利社區電池去(2024)年6月啟用,容量267kWh,是澳洲第一個兼具電動車充電功能的社區電池。未來會有數十個、甚至數百個社區電池放在全澳。「社區」兩個字蘊藏很多想像,但社區電池是什麼?為何要推社區電池?先快速開箱這個大盒子的起源與特殊意義吧!

為什麼澳洲要推社區電池?
澳洲訂下2030年電網再生電力占比達82%的目標,推動屋頂太陽光電成績斐然,已有1/3的家戶裝設太陽能屋頂,民眾因此省下不少電費。
不過,家戶裝設電池的比例僅1/40,所以中午時段常有過多光電湧入電網,造成擁塞。有些地區甚至會限制屋頂光電設置量,甚至提出「太陽稅」(sun tax)的做法。
為突破這層限制,3年前的選舉,工黨提出2億澳元(約新台幣40億元)計畫,要在全澳打造400座社區電池,雪梨的卡巴利塔(Cabarita)社區電池是此計畫的第一座社區電池。
社區電池容量有多大?
社區電池的體積比變電箱大,輸出約在100KW到5MW間。家用電池則是5~10KW左右,因此社區電池大概是它的10~500倍。
另一種常聽到的儲能設備是電網級儲能,通常位在大型風電或光電案場旁,可大到數百MW,不僅可儲能,也有電力調度、穩定電網頻率等功能。
社區電池的社區指的就是它的設備大小等級,而不是指它的管理者是社區。

誰擁有社區電池?
澳洲社區電池仍在起步,有不同的型式,但多數擁有者是輸配電公司。由社區共同出資管理、利益共享的社區電池不多。
電池的充放電管理涉及不同時段的電量、價格、損耗與法規等問題,要達成社區共享型仍有障礙。有些人士認為「社區電池」名稱易引起誤會,改為「配電級電池」[1](network battery)或許更合適。
社區電池裝在哪裡?
以實體位置來看,社區電池可在郊區或市區;以電網架構來看,多數社區電池裝設在電表前,屬於「表前」儲能。
以電表為分界,「表前」代表電表之前,屬電力公司或輸配電商管轄,主要用於穩定電網。「表後」則為電表之後,也就是用戶的世界。像我們隨時可以開關電扇一樣,表後電池由家戶自行管理,電力也直接供家戶使用。

社區電池對社區有什麼好處?
家戶電池的好處很直接,白天充電、晚上放電使用,可節省晚上的電費。如有多餘電力,也能賣電到電網,住在雪梨的艾德彼(Ken Enderby)就因此達成「電費自由」。
社區電池對社區的好處則是間接的。例如,有了社區電池,光電爆量的衝擊降低,輸配電公司就可以從電費帳單中扣除一些電網規費;有些社區電池則裝有電動充電設備,獲利可以回饋社區;也因為區域電網負擔減小,允許社區更多家戶裝設屋頂光電。
為全方位提高澳洲再生能源占比,澳洲政府體認到,儲能是重中之重。上屆政府提出社區電池政策,本屆加碼補助家戶電池,希望2030年前裝設超過100萬個家戶電池,要從電網級、社區級、家戶級全面加強儲能。
《環境資訊中心》在社區電池實施的第三年前往澳洲,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繼續閱讀:〈漂綠還是突破400萬戶屋頂光電的必經之路? 學者:社區電池還有很多挑戰〉
※ 更深入的專家意見,請持續關注【光電日不落:澳洲社區電池開箱】
註釋
[1] 以技術規格和規模來看,社區電池接近台灣的「配電級併網型儲能系統」,但台澳電力市場運作模式不同。「社區電池」的名稱較強調電池在區域平衡與資源整合的角色,而「配電級電池」則強調減少因配電網擁塞而衍生的升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