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高鐵延伸宜蘭環評過初審 鐵道局須補土石方管理措施

更新時間:2025/07/10 03:00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環境部昨(9)日舉辦「高鐵延伸宜蘭」第二次環評初審,高鐵延伸宜蘭預計打通10座隧道,環評委員特別關注土石方暫置對空氣、水質、交通的影響,反對開發的民眾則質疑鐵道局數據的可信度;鐵道局則回應,數據沒有刻意扭曲。該案最後通過環評初審,專案小組要求補充說明各項數據評估依據,並提出土石方揚塵、逕流等管理措施。淡江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質疑鐵道局的效益評估數據。攝影:陳昭宏 交通部2020年提出「高鐵延伸宜蘭」計畫,路線自南港站出發,預計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經新北汐止、平溪、雙溪、貢寮進入宜蘭頭城,並設站於宜蘭縣府東南側,將打通10段隧道、設置12座橋梁。該案昨日進入「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二次初審。

環境部昨(9)日舉辦「高鐵延伸宜蘭」第二次環評初審,高鐵延伸宜蘭預計打通10座隧道,環評委員特別關注土石方暫置對空氣、水質、交通的影響,反對開發的民眾則質疑鐵道局數據的可信度;鐵道局則回應,數據沒有刻意扭曲。該案最後通過環評初審,專案小組要求補充說明各項數據評估依據,並提出土石方揚塵、逕流等管理措施。

淡江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質疑鐵道局的效益評估數據。攝影:陳昭宏

淡江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質疑鐵道局的效益評估數據。攝影:陳昭宏

關注挖隧道土石方「暫置」最長一年 環委:非常大的環境負荷

交通部2020年提出「高鐵延伸宜蘭」計畫,路線自南港站出發,預計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經新北汐止、平溪、雙溪、貢寮進入宜蘭頭城,並設站於宜蘭縣府東南側,將打通10段隧道、設置12座橋梁。該案昨日進入「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二次初審。

鐵道局預估,工程將產生627萬立方公尺剩餘土石方,暫置在隧道洞口、工程路權用地等32處,及高鐵宜蘭特區。環委江康鈺強調,環說書未提土石方暫置可能的環境影響,是施工階段非常大的環境負荷,要求業者進一步補充。環委吳義林則質疑,暫置在高鐵宜蘭特區的土石方可能高達200多萬立方公尺、最大裸露面積達10公頃、時間最長可達1年,恐怕不只「暫置」的程度,應採較嚴格的方式管理,避免揚塵造成空污超標,或雨水沖刷逕流污染蘭陽溪。

隧道開挖也可能產生廢水,環委黃志彬就指出,工程階段產生的湧泉,可能夾帶大量土砂,影響下游河川水質。環委侯嘉洪則補充,頭城一帶的大溪川,是重要河海洄游魚類出沒的敏感生態區,建議業者在施工廢水的出流位置,加裝自動連續系統,監測懸浮固體濃度是否過高。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路線共60.6公里,共要開挖10座隧道,跨越南港、汐止、平溪、雙溪、貢寮、頭城、礁溪、宜蘭等地。圖片來源:截取自環評書件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路線共要開挖10座隧道,跨越南港、汐止、平溪、雙溪、貢寮、頭城、礁溪、宜蘭等地。圖片來源:截取自環評書件

反方質疑數據可信度、籲暫停環評 交通部:高鐵可均衡地方發展

昨日會議上,正反雙方共有28名民眾出席表達意見。會前他們各自在環境部前後門口召開記者會。反對開發者包含民間團體及前交通部長賀陳旦、淡江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等人,認為鐵道局與民眾溝通不足、公開數據有疑慮,呼籲暫停環評。民進黨宜蘭黨部則稱有400名鄉親北上聲援,大批民眾手舉「均衡台灣、建設東台灣」標語,訴求盡速開發高鐵。

張勝雄在會中發言質疑鐵道局數據可信度,如在先前公布的數據中,北宜直鐵「旅行時間節省效益」大於高鐵,兩個月後的新版環說書中,卻是高鐵大於直鐵,「怎麼會像月亮一樣,初一、十五不同?」他強調,北花之間「一票難求」問題是運輸系統的普遍狀況,可透過調整管理策略、票價等方式解決,新建運輸系統,「絕對是最後的策略」。

賀陳旦也呼籲,新上任的兩鐵董座應重新檢視各項效益評估數據是否合理,「有沒有過於誇張的需求,只有營運單位才能搞清楚」。他強調,鐵道局應主動再辦公聽會,讓民眾了解可能受到的影響。

宜蘭縣鄉村民宿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林佳民則表示,雪隧通車為當地觀光帶來正面影響,過去僅400多家民宿,通車後已增至2000多家。他認為,未來若有高鐵幫助,能快速把更多西部旅客、桃園機場的國際客帶到宜蘭,讓旅客有更多時間深度體驗當地。交通部次長伍勝園則強調,高鐵可提升東部聯外速度,對區域均衡發展和地方產業有重要性。

反對開發的公民團體在會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暫停高鐵延伸宜蘭案環評,出席團體包括公民幫推、守護宜蘭工作坊、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攝影:陳昭宏

反對開發的公民團體在會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暫停高鐵延伸宜蘭案環評,出席團體包括公民幫推、守護宜蘭工作坊、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攝影:陳昭宏

民進黨宜蘭黨部動員民眾至環境部聲援高鐵延伸宜蘭開發案。攝影:陳昭宏

民進黨宜蘭黨部動員民眾至環境部聲援高鐵延伸宜蘭開發案。攝影:陳昭宏

高鐵延伸宜蘭通過初審 鐵道局應交代各項數據估算依據

針對民眾質疑數據問題,鐵道局長楊正君坦言報告中確實有部分數字「有一點前後不一致」。他解釋,鐵道資料量相當龐大,數據背後的假設也曾有不同調整,但強調並未刻意扭曲。有環委認同表示,時間、車種、規劃進程的參數改變,都可能造成估算結果不同,因此建議鐵道局應在報告中,向大眾清楚交代各項數據是基於何種情境算出。

對於土石方問題,鐵道局表示隧道出土多為短期堆置,各處約能容納兩週土石方量,多可在一週內就清出,會設定最長暫置時間為一年,是考量到施工可能遇到突發狀況。針對水質問題,鐵道局則表示,施工廢水和湧水都會經過收集和處理,排放到下游溪流,也承諾在得子口溪、大溪川設置自動續監測系統,若數據超標就會暫停施工,避免影響自來取水口和魚類生態。

交通部次長伍勝園強調,高鐵可提升東部聯外速度,對區域均衡發展和地方產業有重要性。攝影:陳昭宏

交通部次長伍勝園強調,高鐵可提升東部聯外速度,對區域均衡發展和地方產業有重要性。攝影:陳昭宏

專案小組最終建議該案通過環評初審,交由環評大會定奪,鐵道局應在8月底前修正環說書。當中應重新說明旅行時間、運輸能力、經濟效益等各項數據的評估依據,並應以最劣情境推算土石方數量、高度及暫置區,同時提出揚塵抑制、地表逕流等管理計畫,也要強化施工廢水對地下水、飲用水或敏感水系(大川溪至得子口溪)的影響和減輕對策。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