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ATT創辦人找友人代打花東開發 都蘭渡假村三次環評仍補件再審

更新時間:2025/07/07 09:56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東海岸開發接二連三,「台東縣河東鄉都蘭休閒渡假村」環評第三次初審於4日登場。本案緣起於十多年前,ATT GROUP吸引力集團(簡稱ATT集團)在台東都蘭部落購地,規劃開發旅館。本案開發單位為都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創辦人羅國義與ATT創辦人戴春發為舊識,而羅國義同時亦負責ATT在花蓮七星潭另一項旅館開發案。環境部今(7)邀原民專家學者謝若蘭提供意見,她質疑部落的長照與就業問題並非靠觀光就可解決,坦言資本主義方式開發沒有令部落共榮。閉門審議時,有委員更直言開發單位是想把農地變更。此案雖經三次初審,但環委仍決議須補件再審。反對都蘭ATT案的都蘭部落族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及自然環資,在環評案開審前在環境部前抗議。攝影︰袁慧妍

東海岸開發接二連三,「台東縣河東鄉都蘭休閒渡假村」環評第三次初審於4日登場。本案緣起於十多年前,ATT GROUP吸引力集團(簡稱ATT集團)在台東都蘭部落購地,規劃開發旅館。本案開發單位為都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創辦人羅國義與ATT創辦人戴春發為舊識,而羅國義同時亦負責ATT在花蓮七星潭另一項旅館開發案。

環境部今(7)邀原民專家學者謝若蘭提供意見,她質疑部落的長照與就業問題並非靠觀光就可解決,坦言資本主義方式開發沒有令部落共榮。閉門審議時,有委員更直言開發單位是想把農地變更。此案雖經三次初審,但環委仍決議須補件再審。

反對都蘭ATT案的都蘭部落族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及自然環資,在環評案開審前在環境部前抗議。攝影︰袁慧妍

ATT老闆戴春發花東大展拳腳 找來舊識羅國義代理兩案

根據環說書件,「台東縣河東鄉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案涉16筆農牧用地及1筆丙種建築用地,幾乎全為ATT集團持有,並稱「現況為荒草地、水塘、廢耕地等」,總面積約6.9公頃。未來開發變更後,有近56.8%將為遊憩用地、32.3%為國土保安用地、9.3%為交通用地。

該基地鄰近村落為都蘭村,距離約2公里;距離台東市則約14公里。該處涉山坡地,須另行辦理水土保持計畫書申請審查。基地亦位於二級海岸保護區、第一、二類噪音管制區、水污染管制區、國家風景區或其他風景特定區範圍內。

開發單位認為,根據台東縣國土計畫預測,2036年台東縣旅遊總人次將達1946萬人次,加上南迴截彎取直、花東快速公路及鐵路全線雙軌化等重大交通建設,都將提高台東縣的可及性,但住宿供應不足,而該案計畫興建7棟大樓及18棟別墅,預計最多可供520人入住,可彌補未來的住宿需求。

開發案範圍農地幾乎全由ATT集團持有。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都蘭ATT案開發基地距離都蘭部落2公里、台東市中心14公里。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說書

翻查資料,農地為ATT集團持有,開發單位則是羅國義去(2024)年底新成立的都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羅國義與ATT創辦人戴春發都是花蓮人,二人先後曾任位在花蓮的「吸詮餐飲」監察人。2017年,二人捲入一宗保育類野生動物入菜案,高檔婚宴會館「江浙彩蝶宴餐廳」以穿山甲、山羌設宴,餐廳老闆戴春發指保育動物是由朋友羅國義「致贈」,變相公開二人友好關係,最終羅國義被處6個月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則繳10萬元,戴春發則因自行食用及宴客而非販賣,台北地檢不予起訴。

ATT開發案瞄準都蘭部落,也伸手到七星潭。去(2024)年兩大財團趕在《國土計畫法》全面上路前在七星潭旁申請興建七大渡假村, ATT集團占四案,其中一案也是由羅國義負責的「東海椰風旅讀休閒飯店」。當初七間獨立公司分別向花蓮縣府申請興辦事業計畫,被指為避免進入環評程序,但花蓮縣府暫緩處理,稱七案實為同一計畫,如七業者有意開發,須合併為一案並重新送件。

事實上,戴春發早在財經雜誌專訪中承認,近年陸續在花蓮、台東購入數舉大宗土地,計畫建Villa及養生村,甚至自爆在花蓮買最多土地的人就是自己。

都蘭ATT案開發單位代表在查閱資料後,承認錯估交通高峰時間。攝影︰袁慧妍

原民學者謝若蘭︰部落長照與就業問題非單靠開發旅館解決

開發單位或土地持有人有意規避環評,皆因環評要求更多、更複雜,都蘭ATT案或可解釋其開發「困難」。該案曾以「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規劃,開發單位為「羅國義」;2024年案件更名為「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單位由羅國義本人變為「都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支持與反對雙方均有都蘭部落族人出席4日的環評初審。支持方認為開發會可為部落帶來就業及經濟效益、年輕人回流照顧老人等;反對方則質疑供水設施並無規劃,更指初審歷時一年,開發單位只在遠離部落20公里外的東河鄉辦過說明會,並無跟部落進行溝通協商,亦未經部落同意就將「阿米斯音樂節」列入其環評書件中的「遊憩資源」,是為盜用部落發展成果。

反對的都蘭部落族人Sontok Diway(漢名:黃劭文)強調,部落並非反對透過開發發展部落經濟,但開發案須為部落主導,「請開發單位不要自己替部落決定要在傳統領域的土地上如何大興土木。」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開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謝若蘭(右)認為開發除帶來經濟效率,亦有「非常多污染」。攝影︰袁慧妍

環境部初審時邀請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開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謝若蘭,以專家學者身份出席。謝若蘭稱,都蘭部落的長照與就業問題,並非單靠開發旅館可以解決,「飯店開發完、土地弄完,沒有做其他事。」又稱地質調查監測計畫保全措施不太完整,「這個跟生命權有關係。」

他續稱,觀光經濟效率的另一面是帶來「非常多污染」,坦言現時旅館已供大於求,但開發單位仍以自由競爭為由加入市場,形容此為資本主義的開發方式,部落並沒有共榮。「完全經濟導向去走,破壞對文化、環境的尊重,我覺得通過一個這樣的環評案,它造成的後果是沒有辦法明確的。」

初審三次未過  需補件再審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簡稱自然環資)議題中心主任陳姿蓉,亦炮轟已初審三次,仍未見開發單位進行海域生態調查,只以鹽度模擬結果進行推測,「請問珊瑚只看鹽度嗎?」他引用自然環資2024年加母子灣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指出,該地泥沙覆蓋率已很高,差不多達42%。

泥沙易使水體混濁,陽光不易穿透,將影響珊瑚體內共生藻光合作用。珊瑚有自淨能力,目前泥沙量雖不至於造成珊瑚大量死亡,但他也強調,泥沙沉降在岩石上,也會降低珊瑚幼生附著後的存活率,長期影響不容忽視。若加上開發,地表擾動也會增加泥沙污染,且飯店營運期間會產生大量廢水,改變當地水文。

2024年,加母子灣泥沙大量覆蓋藻類及岩石。圖片來源︰自然環資/湯谷明攝影

2024年加母子灣的活珊瑚覆蓋率為32.5%,泥沙覆蓋率則達41.875%。圖片來源︰自然環資提供

他又引用地質學者監測,東河海階地水平位移向為每年67毫米,當地又是地殼垂直上升變動最快的地方(每年20毫米),開發單位卻僅在基地內進行地質鑽探,不但無法得知地殼變量對開發計畫的影響,亦忽略基地邊緣已存在數個明顯崩移的剪切面,威脅海岸公路安全。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專員梁聖岳則稱,台東近5年一般旅館住用率只有33.8%,認為淡季低落的住房率才是台東旅宿業當前的首要困境,而非開發更多房間來支撐產業。

會上有其他環評委員質疑,開發單位評估交通高峰時間出錯、預估觀光人數是否合理等。閉門審議期間,有環委指從台東市區駕車到都蘭部落,只需數十分鐘車程,質疑開發海岸旅館必要性,開發案亦無都蘭部落的元素;亦有環委認為開發案只為將農地變更。

環評初審雖以不超過3次為原則,但由於此案特殊,環委決議須補件再審,並要求開發單位強化說明台東縣旅館房間計算數目的合理性,釐清基地邊坡退縮情況,強化因應極端氣候及自然災害之地質安全監測措施,還有補充說明自來水供水規劃、強化陸域與水域生態資料等。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