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20年前平地造林計畫陸續屆滿 林保署再推輔導計畫維護林地

更新時間:2025/07/01 09:09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農業部2002年起推動平地造林計畫,陸續屆滿20年期限。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1)日再推出為期10年的輔導計畫,將林地分為生態景觀區位與木材生產區位,提供每年每公頃最高10萬元獎勵金,鼓勵造林戶繼續維持森林維護管理。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因應國內農業生產結構變動,林保署(當時為林務局)自2002年起開辦為期20年的「平地造林計畫」,鼓勵釋出的農地轉作造林,吸引不少農地投入。隨著參加造林戶陸續屆滿20年,林保署今(1)日召開記者會,介紹下一個為期10年的輔導計畫,將分兩大區位,進行後續分流輔導,鼓勵維持林地。林保署說明兩大區位,一為「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林地,可能是位在生物多樣性熱區,或是候鳥棲息過境點等,將提供私有農地造林人每年每公頃10萬元獎勵金,提供辦理增植樹種、營造複層林及目常管理維護工作;另一為「具木材生產價值」林地,則是看樹種,如台灣肖楠、相思樹或櫸木等,提供每年每公頃8萬元獎勵金,用於未來造林木工作。不符合上述兩種區位者,可自行考量回復農業使用,或是繼續參與輔導計畫。

農業部2002年起推動平地造林計畫,陸續屆滿20年期限。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1)日再推出為期10年的輔導計畫,將林地分為生態景觀區位與木材生產區位,提供每年每公頃最高10萬元獎勵金,鼓勵造林戶繼續維持森林維護管理。


彰化溪州的平地森林。圖片來源:林保署提供(林煜幃攝影)

平地造林再續10年 分兩大類給予8~10萬元獎金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因應國內農業生產結構變動,林保署(當時為林務局)自2002年起開辦為期20年的「平地造林計畫」,鼓勵釋出的農地轉作造林,吸引不少農地投入。隨著參加造林戶陸續屆滿20年,林保署今(1)日召開記者會,介紹下一個為期10年的輔導計畫,將分兩大區位,進行後續分流輔導,鼓勵維持林地。

林保署說明兩大區位,一為「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林地,可能是位在生物多樣性熱區,或是候鳥棲息過境點等,將提供私有農地造林人每年每公頃10萬元獎勵金,提供辦理增植樹種、營造複層林及目常管理維護工作;另一為「具木材生產價值」林地,則是看樹種,如台灣肖楠、相思樹或櫸木等,提供每年每公頃8萬元獎勵金,用於未來造林木工作。不符合上述兩種區位者,可自行考量回復農業使用,或是繼續參與輔導計畫。


林保署發布新的平地造林輔導計畫。攝影:李蘇竣

至於占地最大宗的台糖公司林地,林業署補充,考量其為官股公司,若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區位,給予每年每公頃1萬元獎勵金。此外,林保署將推出專業工作隊機制,協助造林人加強棲地優化或營林撫育等作業,並提供額外的給付。工作隊要有至少一位林業技師或經合格的人員,後續林保署也會開辦課程認證。

林保署預期,新的輔導計畫將對碳匯與國產材帶來助益,但礙於各區林木狀況不同,目前難以估算效益。

1.3萬公頃平地林成果不只為「景觀」 將檢討不同指標

林保署長林華慶強調,森林不是只在山上,平地也不是只能用來生產開發,平地森林已成為國際趨勢。平地造林計畫迄今已營造1萬3492公頃平地森林,多是分布在中部以南跟東部地區,20年來為台灣帶來初步生態、微氣候調節與景觀成果,林保署也將以此建置花蓮大農大富、嘉義鰲鼓濕地及屏東林後四林等三處平地森林園區。

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顏添明指出,造林可分兩階段,前期的栽培成林,至少需要10多年讓樹木成林;如今20年成林後,進入後期階段要持續照顧,樂見政府在這此時投入。但森林有很多功能,如生態、涵養水源,當年政策只為了景觀目標,林保署要針對不同功能再訂出經營目標。

林華慶也坦承,當年林務局「臨危受命」,短時間內啟動平地造林工作,有很多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造林目標不明確,又只要求快速、存活率高,導致樹種單調。林保署針對所有平地造林區重新盤點出兩大區位,要為各區位規劃不同指標,並同步檢討是否位於優良農地,如果適合農業生產區位的可以依意願回歸農用。林業署將公布詳細的辦法,並到各地召開說明會。


彰化詩人吳晟分享平地造林故事。圖片來源:林保署提供

參與造林20年的詩人吳晟(本名吳勝雄)也到場見證,分享當初把農地轉作種樹,在彰化溪州打造「純園」森林的經驗,表態願意繼續「以森相許」,成為第一個申請新輔導計畫的造林戶。位於屏東高樹鄉,參與平地造林逾93公頃、保存近3.5萬種植物的泰和農場負責人也承諾,要加入輔導計畫持續維護平地森林。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