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他實現「電費自由」——在現代都市中過著能源自給自足的生活容易嗎?

更新時間:2025/07/03 01:56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5月下旬,南半球的澳洲開始轉冷,雪梨已持續一個禮拜的陰雨天氣。「我們來看看,電池充電了96%。現在是下午3:50。像今天這樣糟糕的天氣裡,我還是快把電池充滿了。」艾德彼(Ken Enderby)帶我們參觀他的家——一棟位於雪梨郊區康科德(Concord)的獨棟住宅,距離市中心商業區約10公里。艾德彼目前過著忙碌的退休生活。大約六個月前,他裝上了家用電池,加上分別在13年前及去年裝設的屋頂光電,他不需要付電費,反而是電力公司要付錢給他。他有電動車,不用汽油;兩年半前他把瓦斯停掉,替換為熱泵熱水器,一年的熱水費從600澳元降到75澳元。算一算,憑著賣電的收入,他的投資在六、七年就會回本——過不了多久,他就有免費熱水了。

5月下旬,南半球的澳洲開始轉冷,雪梨已持續一個禮拜的陰雨天氣。「我們來看看,電池充電了96%。現在是下午3:50。像今天這樣糟糕的天氣裡,我還是快把電池充滿了。」

艾德彼(Ken Enderby)帶我們參觀他的家——一棟位於雪梨郊區康科德(Concord)的獨棟住宅,距離市中心商業區約10公里。

艾德彼(Ken Enderby)與他的全電氣化住家。攝影:鄒敏惠
艾德彼家分享他在光電、電池、居家隔熱等經驗,讓大家知道,解決方案並不難。攝影:鄒敏惠 

艾德彼目前過著忙碌的退休生活。大約六個月前,他裝上了家用電池,加上分別在13年前及去年裝設的屋頂光電,他不需要付電費,反而是電力公司要付錢給他。他有電動車,不用汽油;兩年半前他把瓦斯停掉,替換為熱泵熱水器,一年的熱水費從600澳元降到75澳元。算一算,憑著賣電的收入,他的投資在六、七年就會回本——過不了多久,他就有免費熱水了。

在現代都會中過著能源自給自足的生活容易嗎?我們在艾德彼家中待了一個下午,聽他娓娓道來。

不用繳電費,電力公司還會付你錢

艾德彼在2012年裝設3kW光電系統,有12片光電板;去年7月,他在住家旁的車庫加裝了24片光電板,容量有10.5kW。面向太陽升起的屋頂,負責上午的發電,車庫的屋頂負責中午至下午的發電,兩組系統輪番將太陽能轉換為電力。白天家裡用剩的電力會自動儲存在家用電池中。

我們繞到房子外部,外牆上有一組13.5kWh的Tesla Powerwall家用電池。這個容量夠艾德彼家一個晚上用,還會剩下一點。當有多餘電力時,系統會將電輸出到電網。


艾德彼家先後裝兩次太陽能板,新型的發電效率高,而不同的角度讓發電的時間拉長。攝影:陳文姿

艾德彼說,如果真的遇到連續陰雨,需要時他還是會買一些電,「比如昨天,大概是兩個月以來我第一次太陽能板發電量不足,無法為電池充滿電。」但這種狀況不常發生,電池蓄電量平時維持在85%以上,足夠應付一天的家庭用電。

每天發的光電除了充電池,也可以為電動車充電。在天氣不佳時,他選擇不給車子充電。這時艾德彼賣了個關子,「我其實是可以的,但我選擇不用電池來給車子充,因為我晚上會把電賣回電網。」

「我會留一些電自己用,比如晚上開燈、看電視,剩下的賣回去。下午5點到晚上9點,那時候太陽下山了,大家開始用電,價格最好。」艾德彼說,算下來一年大概能賺個7、800塊澳元。

所有交易都可以透過App操作,「無論我想賣給電網多少,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的電量,我可以這樣做,而且我可以隨時停止。」艾德彼說,喜歡這種一手掌握的感覺。


艾德彼透過Amber公司的虛擬電廠APP參與電力市場,可獲得比一般售電更好的獲益,加速回收投資成本。攝影:陳文姿

「那你等於是一個發電商了?」艾德彼笑著連稱,「沒錯,我就是所謂的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意思是說,他家就像是一個運作中的小型電廠。

如果有人早上起床習慣先看一下股市,那對艾德彼來說,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起床的第一件事,看到一個不錯的電價,那就會決定賣給電網,不給電池充電。

「你一天查看幾次App?」「哦,我隨時隨地都在看。」他幾乎秒回,但隨後補充,如果是晴天,就不太擔心了。

退休了卻更忙碌

當一切變得可監控的時候,艾德彼很快就對家中電器的耗電量瞭若指掌,並知道如何在最划算的時間使用電器。

艾德彼(Ken Enderby)與熱泵。攝影:陳文姿
親身試驗才知好壞,艾德彼使用熱泵後,對熱泵在節省能源的成效十分讚賞。攝影:陳文姿

「如果在下午煮飯,就不需要花錢,晚上只要把食物加熱就好。」「像這種天氣不好的時候,我會把茶煮好,然後放進保溫瓶裡保溫。」他神采飛揚的說,目前家中實際用電量是0.1kW,顯示為幾乎沒什麼在用。

家裡還換了電磁爐,太太花了一段時間適應。電磁爐導熱非常快,容易弄到燒焦,但整體還是獲得好評。另一個「新玩具」是熱泵,他和太太又熱烈討論起來,「你有聽到熱泵的聲音嗎?」「有一種低沉的嗡嗡聲,但在屋子裡,我們什麼也沒聽到。」

艾德彼並不缺電,「裝電磁爐不是為了省電,是因為這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他也不為賺錢,「我退休了,我不富有,但我也不窮。我做這些是為了證明你也能做到。」

他目前是當地氣候組織「伯伍德暨加拿大灣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Burwood/Canada Bay)的主席,家裡經常舉辦「開放日」,他稱為「sustainable house day」,敞開大門告訴別人,你也可以過上能源自給自足的生活。

艾德彼早年從事人權與發展工作,去過許多國家,會說七種語言。他關心氣候議題的起點,是一趟前往俄羅斯的旅行。當時他注意到,俄羅斯竟然沒有再生能源,煤和油臭氣熏天。退休後,他去上昆士蘭大學的氣候科學課程,正好遇上COVID-19疫情,「那一年,我幾乎整天都在用電腦學習氣候變遷。」

儘管退休後還是忙碌,他似乎灌注更大的熱情,「我現在一直在關注氣候變遷,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權議題。」

「我做這些是為了證明你也能做到」

艾德彼持續不停的分享,他覺得,如果人們認為一切無望,就會躲起來。他不說氣候變遷,而是讓聽眾知道解決方案有多麼簡單。「我說,聽著,科學辯論已經結束了。」「這些人需要希望,他們需要相信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我不是每天都在賺大錢,但如果每天都能賺個3塊、5塊、一個禮拜下來也有個20塊、30塊。這樣一年下來,也是不錯的一筆收入。而且這筆錢是我原本不會有的。」

我們問,如果澳洲主辦氣候大會,他想參加嗎?他猶豫了一下說,沒想過這個問題,但他更想做基層、地方的活動。「現在當我告訴人們該怎麼做時,我可以說,看,我已經這樣做了。」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