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market
上下游新聞
本週獲得14次精選
專注於農業、食物、環境等公共議題的獨立媒體,提供每日新聞及深度調查,將農業的精彩、面臨處境、從農業到食物的歷程,帶到大家眼前,累積台灣的農業公共資料庫。
7次
本月獲得贊助
1110
粉絲
非洲豬瘟Day12》解封倒數衝刺,全台掩埋場防山豬,疫調回溯三個月死豬,檢視潛伏病毒(2025)
非洲豬瘟Day11》豬場環境髒亂不違法,豬糞恐成風險來源,全國廚餘去化需通盤政策
非洲豬瘟Day11》廚餘養豬禁令維持,解封四條件─可勾稽、落實蒸煮、即時監控、妥善運用(2025)
非洲豬瘟Day10》梧棲場陳年糞尿污泥 10公分,需刮除再消毒,病毒株與中、越近似難辨
非洲豬瘟Day9》入境逐一嚴查,制訂廚餘處理指引,精進廚餘蒸煮管控,11 億補貼豬肉產業(2025)
致《上下游》讀者們的一封信:獨立無畏是我們的顏色
非洲豬瘟 Day 8》廚餘蒸煮監控不力,全國 2 成豬場不合格,豬農:應加速建置蒸煮中心
馬太鞍1029》淤泥6百萬噸,有生之年難種稻,重劃徵收原地復耕三方向,鼓勵農民復耕試驗(Day 37)
非洲豬瘟 Day 7》台中疫調疑點多,豬死亡時間早於通報,防檢署擴大高風險區監控(2025)
EP124:來自花蓮光復的聲音:從災難當下的恐懼到中繼安置的焦慮
監察院邀集光電業界調查,政院應擴大農地種電、漁電脫勾,民團:無視民意
非洲豬瘟 Day6》養豬專家羅玲玲:養豬產業螺絲鬆,其它縣市僅是幸運逃過一劫(2025)
非洲豬瘟 Day5》全國養豬場均無異樣,禁宰禁運、禁廚餘延長10天,加強邊防、廚餘場稽查(2025)
非洲豬瘟 Day4》疫情暫未擴大,專家:過去七年未掌握改革契機,廚餘養豬需升級
馬太鞍 1025》中繼屋終於定案,國土署力拚年底入住,開放有需要者登記(Day 33)
馬太鞍 1023》中央救災功成身退,重建艱困3至5年,部落呼籲縣府扛責,決策納災民代表(Day 31)
全台六成廚餘,仰賴豬隻消化,日本大量廚餘養豬且無非洲豬瘟,她們如何兼顧?
台灣爆發首例非洲豬瘟,病毒來源待確認,禁載禁運五天,禁用廚餘養豬
馬太鞍 1022》阿美族領土有難,不分部落一起幫,青年當災後指揮官,重建193線(Day 30)
馬太鞍 1021》縣府無重建藍圖,中繼安置不明,資訊混亂,災民失望不安(Day 29)
沙崙農場 01》上千公頃農地,成土地炒作開發戰場,從綠能園區到國科會圈地,30年不停歇
沙崙農場 02》廣闊牧草原,是瀕危草鴞棲地關鍵,國科會欲開發531公頃,成生態浩劫
馬太鞍 1020》災民多數失業,農民無田可耕,店家無法營業,中央任務轉型,救災轉重建(Day 28)
馬太鞍 1019》應變災難,中央建議花蓮增設災防局、防災副縣長,主責統籌 (Day 27)
馬太鞍 1018》撤離演習真槍實彈,檢驗防災量能,重病與長者為疏散考驗(Day 26)
馬太鞍 1017》防颱緊急,縣府未簽撤離計畫,中央啟動接管,明日先演習(Day 25)
別讓鮪魚生魚片成了血汗魚片,台日人權團體揭露殘酷現狀,呼籲政府、產業鏈必需改變
馬太鞍 1016》中央接管風神颱風撤離,雨量達200毫米啟動,注意手機廣播與警報 (Day 24)
馬太鞍 1015》中繼安置方案難產,安全評估、安置人數認知差距大,無人有答案(Day 23)
馬太鞍 1015》颱風撤離計畫急轉彎,垂直水平看狀況,年邁村長扛責太艱難(Day 23)
贏回討海人尊嚴,檢方控漁民向風電商「詐欺取財」法院判無罪,認證能源署官員「喬事」
馬太鞍 1013》花蓮縣府規劃「以地易地」重建,學者:需先調查安置討論共識 (Day 21)
馬太鞍1013》需要安置的災民,遠超過政府規劃,部落:應改造廢校成中繼安置基地(Day 21)
投書》馬太鞍下一步:為何原住民族人需要集體中繼安置?且要原漢分開處理
馬太鞍 1009》6百萬公噸淤泥覆土,如何復耕?專家建議不移除,原地重劃+滴灌(Day 17)
馬太鞍 1008》安置調查進度大幅落後,大平村嚴重毀損,無人知道未來(Day 16)
虱目魚十年最貴的夏天,漁電共生讓養殖面積少3成,飼料連年漲推高成本
虱目魚價漲不停,銷路跑不動,魚販餐廳反映,再貴只能賣其它海鮮
虱目魚現場》從魚塭晨作到暝流,國民魚串起庶民飲食與地方經濟產業鏈
馬太鞍 1007》光復是否能安居?下游需 2 年整治,上游 20年才穩定,需常態撤離計畫(Day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