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陪伴台灣乳業 30年,徐濟泰讓鮮乳更好,捍衛酪農,不向權力低頭

更新時間:2025/07/04 03:19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他不是酪農,也不賣牛奶,卻是台灣乳業不能缺少的核心人物──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系名譽教授徐濟泰。三十年來,從教學到政策現場,從牧場到研究,從乳牛的瘤胃到酪農的心事,他一步也沒缺席,以不退縮的牛脾氣,為台灣乳業出一口氣。(延伸閱讀:牛羊奶秘密)

他不是酪農,也不賣牛奶,卻是台灣乳業不能缺少的核心人物──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系名譽教授徐濟泰。三十年來,從教學到政策現場,從牧場到研究,從乳牛的瘤胃到酪農的心事,他一步也沒缺席,以不退縮的牛脾氣,為台灣乳業出一口氣。(延伸閱讀:牛羊奶秘密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系名譽教授徐濟泰,走遍全台牧場,以專業和永不低頭的風骨捍衛本土乳業(攝影/林怡均)

牛脾氣,走進乳牛世界

1959年出生的徐濟泰,與牛結下緣分,是從大學開始。當年台大畜產系以豬和雞為主流,乳牛在當時還是邊陲的研究領域,唯一與牛有關的課程,只有一門「乳牛學」。他卻偏偏被這門課吸引——或許是與生俱來的牛脾氣作祟,他總愛往冷門處鑽。

他選擇進一步研究反芻動物營養,一路鑽進牛的瘤胃,研究微生物與營養的關連。大學畢業後他赴美攻讀博士,在威斯康辛大學的乳牛牧草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真正投入乳牛研究的核心。

對他這位台灣長大的孩子而言,牛奶幾乎是奢侈品,但在美國,乳業不只是經濟支柱,更是生活一部分,餐廳、超市、速食店,隨處可見鮮乳、奶昔。這些文化衝擊,不僅開啟了他的乳業視野,也在心中埋下了回台服務乳業的種子。

產業問題沒標準答案,他選擇不設限

1992年,徐濟泰學成歸國,回到台大任教。當時台灣的牛奶已漸漸普及,超市架上出現各式品牌,但在養殖現場卻問題重重。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陪伴台灣乳業 30年,徐濟泰讓鮮乳更好,捍衛酪農,不向權力低頭」。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