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養文蛤不用賭輸贏,李尚銘三支菌科學養水,文蛤大顆多產,年收百萬

更新時間:2025/07/01 00:47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在台灣文蛤產量逐年下滑、養殖戶面臨困境的此刻,一位返鄉才五年的「養殖菜鳥」卻逆勢翻紅,養出頭好壯壯、產量高出一倍的文蛤,關鍵秘訣就在三支好菌:光合菌清除毒素、枯草桿菌分解殘餌、乳酸菌加速生長。李尚銘透過「科學養水」,為傳統漁業打開一條全新出路。

在台灣文蛤產量逐年下滑、養殖戶面臨困境的此刻,一位返鄉才五年的「養殖菜鳥」卻逆勢翻紅,養出頭好壯壯、產量高出一倍的文蛤,關鍵秘訣就在三支好菌:光合菌清除毒素、枯草桿菌分解殘餌、乳酸菌加速生長。李尚銘透過「科學養水」,為傳統漁業打開一條全新出路。

從科技人到養殖漁青,李尚銘為傳統漁業翻開新頁。(攝影/楊語芸)

科技人返鄉養殖,從質疑到信任的接班之路

鹿港子弟李尚銘是漁家二代,但從小就遠離養殖。大學畢業後,在科技業工作十年,本就有創業打算;當父親因長年長年勞動、脊椎受損後,李尚銘仔細盤算,發現養殖仍可一搏,既然他有創業之志,何不從家業開始?

父母一開始不認同他的選擇,覺得科技業遠比養殖更有保障。為了證實自己的決心,他與父母談判,從四個魚塭中條件最差的開始養殖,第一年勉強打平;第二年再爭取第二個魚塭,開始有盈餘;到了第三年,他正式接管四個魚塭。

如今經營至第五年,成績斐然,爸爸才從擔心到安心退休。儘管產量創新高讓許多漁民羨慕,但對李尚銘而言,「讓爸媽回家養老,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養殖菜鳥李尚銘的文蛤個頭大、蛤殼的光澤也很漂亮。(攝影/楊語芸)

科學養殖的關鍵:三支好菌

台灣文蛤產量近年因極端氣候影響,產量年年下探,但身為養殖菜鳥的李尚銘,卻能創下驚人成績,關鍵就在用「三支好菌」,闖出一條穩定獲利的路。

傳統養殖靠經驗,資深漁民都是「看水色」,但李尚銘認為,同一口魚塭,每個人看出的顏色不同,對應的處理方式也南轅北轍,「只能憑經驗猜。」於是他南征北討,參加學術單位、漁政機關的課程,找到了升級傳統養殖的方法——靠菌養水、穩定環境。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養文蛤不用賭輸贏,李尚銘三支菌科學養水,文蛤大顆多產,年收百萬」。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