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襲台,屏東佳冬外海的海上太陽能試驗案場也成為受災戶,今(7)日佳冬居民巡視海岸,發現堆積大量的黑色 HDPE 浮具,竟是海上光電案場「殘骸」。
為了發展綠能,政府補助業者進行海上光電案場試驗,亦即將光電板鋪在海面,將大海變成發電場。經特定財經媒體報導,股價從30塊暴漲到123元,如今無法通過丹娜絲颱風驗收,海上光電的可行性,恐怕要經過重新評估。

政府補助業者研發海上太陽能
根據《上下游》稍早調查,佳冬外海這座海上光電案場,屬於「旭東環保科技公司」,接受能源署補助,研發海上浮動式光電案場,目前正進行為期一年的海上測試,測驗光電平台的技術可行與海域環境耐用性。
海上太陽能開發計畫的起源,源自於陸地光電發展爭議不斷,尋找光電案場替代可開發區域。依據該公司官網介紹,這是一套專為開放海洋環境量身打造的「海上太陽能系統載台」,以實現「風光互補」,希望能應用於離岸風場內設置,讓風場也能在無風時以太陽能發電,增加營運效益。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丹娜絲颱風0707》海上光電變殘骸,政府投資補助試驗,股價暴漲,未過颱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