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 1 月 21 日凌晨,嘉義大埔鄉發生規模 6.4 地震,緊鄰的楠西鄉首當其衝,大地震對楠西人而言是一次空前的災難,超過 800 戶居民失去家園,絕大部分房屋皆受損,成為大埔地震受創最嚴重的重災區。
震災屆滿一個月,《上下游》造訪楠西,數百戶居民仍居住在帳篷中,有人露宿於廟前,有人將帳棚搭在車棚裡,或在簡陋工寮裡克難生活,政府至今仍未提出安置與重建方案,更讓居民惶惶不安。隨著外界關注越來越少,楠西的災情逐漸被淡忘,然而社區與山區農民重建之路才正要開始,且亟待援助。

災後滿月,數百戶居民仍以帳篷為家
走在楠西街區,大部分建築物外觀依舊完好,只是許多建物被貼上紅、黃不一的公告單,意味著建物內部結構已經遭到損毀。難以想像的是,災後一個月,仍有許多人露宿帳棚,一邊整理遭強震破壞的家園,將震垮的磚牆及壞損的家具家電,陸續搬運到街上。
根據國土署公告的最新資訊,遭判定結構嚴重損毀無法居住(紅單)的有 206 戶,需要緊急修復(黃單)也有 603 戶。其他即便未被判定「危險」不宜居住。許多人因為住家損毀,至今仍睡在帳篷中,不時面對餘震而心存餘悸。
.jpg)
.jpg)
.jpg)
山城失去歡笑,止不住悲傷
災後滿一個月,果農侯素青在傍晚下山回到民族路上的家,面對龜裂的牆面與滿目瘡痍,她選擇以小貨車為床,睡在停車的鐵皮倉庫。「不敢回家睡,會想起地震的時候,整個家就像快要被鏟子鏟走一樣。」這是她災後一個月來的習慣,雖然貨板很硬,睡完腰酸背痛,但至少不用擔心餘震。
她提到這一個月過得渾渾噩噩,有身體卻彷彿失去靈魂,每天傍晚忙完農事下山,回到街上就止不住哀傷的心情,有時會忍不住眼淚直流。因為街上每個人的家門口都是殘磚破瓦,堆成一座座小山,街上冷冷清清,即便有人,也失去了人情味跟微笑,不再像往日相互問好。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楠西災後01》地震滿月,居民仍露宿帳棚,市府無安置重建方案,災民克難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