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非洲豬瘟防疫,暫時禁止廚餘養豬,現在全國將近半數廚餘,都送至焚化爐燃燒,除了腐蝕設備、產生戴奧辛風險,廚餘如何清運已成燙手山芋。過往,每日500公噸團膳廚餘是由豬農載回牧場,現在若改由清運業者處理,不但處理費將高漲八倍,清運量能也不夠。
農業部原宣佈,開放由豬農擔任協助清運「救火隊」,但中央對「廚餘養豬」政策始終沒有明確表態,卻同時要求豬農加裝牧場監測系統、車輛GPS等,豬農累積多日不滿一夕引爆,今(17)日起,新北、桃園市養豬協會已自主發起「不載廚餘」運動,要求中央儘速決定。

目前 45 % 廚餘直接焚化,易耗損設備並產生環境危害
環境部統計,2024 年全國產出家戶廚餘 50.5 萬公噸、事業性廚餘 26.7 萬公噸,總計 77.2 萬公噸,換算每日產出 2115 公噸廚餘,其中約 6 成由豬隻吃掉,不會送至焚化爐。在暫停廚餘養豬期間,全國平均每日產出 1779 公噸廚餘(註),其中有高達 45 % 採焚化處理。
廚餘直接焚化,是否會造成危害?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表示,焚化爐興建近 30 年,當年廚餘和垃圾並未分流,因此焚化爐是有能力處理廚餘的,既然如此,為何過往宣導民眾需將廚餘與垃圾分開?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解釋,高水分的廚餘與垃圾混合後,焚燒過程會降低中心溫度,拉低燃燒效率。
&&長年關注環保議題的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家戶廚餘多是料理後的熟廚餘,鹽分含量相對高,「鹽分對焚化爐很傷」。尤其高鹽分的湯湯水水揮發後冷凝,將腐蝕設備,尤其若醬油與澱粉混在一起燃燒,產生戴奧辛的機率更高。
謝和霖表示,正常情況下,焚化爐每年會維修一次,但燒了廚餘後,短期內必須調整為 6 至 9 個月維修一次,而維修保養後重啟焚化爐,倘若啟動溫度過低,同時間焚燒垃圾,將造成燃燒不完全,屆時短短 12 小時內排出的污染物,可能相當於正常說期 2 個月的量。
.jpg)
廚餘清運要求豬農當免費救火隊,卻未獲尊重
除了燃燒廚餘產生問題,廚餘清運目前更是燙手山芋,尤其團膳500 公噸的廚餘,以往為豬農載回養豬,現在若改找乙級清運業者處理,單月處理費將高達 50 萬至 60 萬元。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廚餘清運引爆豬農怒火,中央政策未明,豬農卻需裝置監控設備GPS,當免費救火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