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養豬是循環經濟一環,但若未落實高溫蒸煮則成防疫破口。環境部今(11)召開說明會,補助廚餘養豬戶安裝「蒸煮設備監控系統」,每戶補助 50% 裝設金額、最高補助 6.5 萬元。
雖然環境部加嚴管理,但多數飼料養豬戶仍反對現有的廚餘養豬模式。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未來民生廚餘不宜直接進入牧場,但事業性廢棄物,如植物性殘渣、豬以外的動物性下腳料仍可再利用,製成濕式飼料投餵、兼顧防疫。

蒸煮設備監控系統,環境部補助 50%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說明,廚餘養豬戶需架設監控系統,介面資訊應包含:地理圖資、溫度數據、即時及歷史影像畫面顯示,養豬場依照設施規格執行安裝,進行資訊傳輸測試、公告養豬場訊號編號入口,即可申請補助。
環境部補助每戶 50% 裝設金額、最高補助 6.5 萬元,每架設一蒸煮槽便加碼 8000 元,經地方環保局到場查核後才撥補經費。每架設一蒸煮槽便加碼補助 8000 元,目前並未設定槽數上限,但現實來看,國內廚餘養豬場的單戶蒸煮槽最多 5 槽。
環境部規劃,設備裝設至今(2025)年 12 月 31 日止,裝設完成後,豬農要自行負擔電費及電信費。顏旭明表示,補助僅針對本次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前,便登記在案的廚餘養豬戶,疫情後新增的廚餘養豬戶不在補助範疇。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環境部推「廚餘蒸煮即時監控」,每戶補助5成設備費,豬農呼籲,勿使用民生廚餘(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