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豬瘟爆發之後,現場獸醫師(佐)成了各方指責對象。其中主動通報疫情的王姓獸醫佐,更被瘋傳成「沒有獸醫執造的賣藥者」,包括紀姓獸醫與王姓獸醫佐都將遭台中市府開罰。
市府將防疫責任算在獸醫師(佐)頭上,引發獸醫界大幅反彈,《上下游》調查,除了獸醫制度扭曲,「獸醫佐」更是制度下的犧牲者,妾身不明、低調工作,卻成為被究責對象,不但無助防疫,反而掩蓋焦點。
高農獸醫科畢業為獸醫佐,國考後為獸醫師
如今國人熟知獸醫師,但事實上,在獸醫「師」出現前,出入牧場的多是獸醫「佐」。我國於日治時期出現「獸醫」, 1959 年《獸醫師法》頒布時,當時在農村裡服務的「獸醫」多為高農獸醫科,獸醫界普遍認為應提升獸醫師基礎訓練資格,否則無法處理日益複雜的疾病問題。
自此便以學歷為界,高農獸醫科畢業者為獸醫佐、大學獸醫系畢業生經國考為獸醫師,當時規定,農校畢業生取得獸醫佐身份後,累計一定執業時間,亦能取得「獸醫師」資格。然而到了 1999 年,考試院與行政院修正辦法,2003年起,專科學歷的獸醫佐不能再申請成為獸醫師。
此外,1987 年《獸醫師法》修改,規定修法後 10 年便不再授與「獸醫佐」,因此高農便紛紛廢除獸醫科。亦即在 1998 年之後,不會再有新增的獸醫佐。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非洲豬瘟與獸醫02》獸醫佐賣命工作,卻成制度下的犧牲者,台中市開罰讓業界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