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第 13 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3)日公布完整疫調結果,疫情僅止於台中梧棲案例場並無擴散,推論病毒可能來自「未落實蒸煮」的廚餘。未來是否會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原則禁止,有條件開放」,除需合乎高溫蒸煮,且要能搭配「即時動態監控」而非僅上傳照片,並需落實績查。

疫調結論:人、豬非病毒來源
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說明,疫情調查關聯圖涵蓋「來源」及「流向」,來源包含人、豬及廚餘,流向則以化製車和活豬運輸車追蹤關聯養豬場、化製場及肉品市場,並再擴大至次一層關聯場。因所有關聯場、次一層關聯場的採檢結果均為陰性,於是疫調回頭追蹤可能來源。
針對人的部分,病毒可能來源包含豬農父子 2 人,以及 4 名獸醫師佐,豬農父子 2人皆無出國,牧場的紀姓特約獸醫師表示從未進入養豬場,王姓獸醫佐則未回電,但豬農表示王姓獸醫佐並未進場,台中市動保處 2 位公職獸醫師,是於 10 月 14 日後才進入牧場鑒定疾病,因此排除相關人員攜帶病毒可能性。
針對豬隻部分,該案例場於8月、9 月分別向兩家養豬場採購 70、66 頭仔豬,回頭採檢兩家養豬場的豬隻,結果均為病毒核酸陰性,因此排除豬隻來源攜帶病毒可能性。
疫調結論:廚餘為病毒可能來源
梧棲該案例場為一貫場,場內有種公母豬、仔豬、肉豬,種公母豬吃的是飼料,廚餘主要為肥育肉豬、供肉豬食用。中興大學副校長張照勤分析,依據畜主口述豬隻死亡時序,比對案例場平面圖來看,疫情是從吃廚餘的區域開始擴散,且死亡比例也不同。
吃廚餘肉豬死亡率為吃飼料的 15.7 倍,因此推論廚餘為病毒可能來源。

疫調結論:「廚餘蒸煮未落實」為問題主因
疫調發現,種種跡象顯示案例場並未落實蒸煮,在疫調過程中亦有諸多說法有疑點。台灣大學獸醫學系退休教授蔡向榮說明,疫調過程最重要的是牧場主人口述,並輔以證據佐證,畜牧場理應有一本管理紀錄,但自 9 月損毀後,牧場主人便未繼續紀錄,因此疫調小組必須自行調查,例如:廚餘蒸煮需要燃料,於是便打給瓦斯行確認。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非洲豬瘟Day13》中央疫調,「未落實廚餘蒸煮」為病毒來源,從系統到稽查需儘速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