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鮪魚生魚片成了血汗魚片,台日人權團體揭露殘酷現狀,呼籲政府、產業鏈必需改變's OG Image

別讓鮪魚生魚片成了血汗魚片,台日人權團體揭露殘酷現狀,呼籲政府、產業鏈必需改變

更新時間:2025/10/17 04:40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餐桌上的鮪魚生魚片,竟摻著外籍移工的血汗?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日本人權組織 Human Rights Now 歷時兩年研究發現,部分台灣捕撈鮪魚漁船的外籍移工,在嚴苛環境中超時工作,甚至遭限制行動、恐嚇及威脅。

餐桌上的鮪魚生魚片,竟摻著外籍移工的血汗?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日本人權組織 Human Rights Now 歷時兩年研究發現,部分台灣捕撈鮪魚漁船的外籍移工,在嚴苛環境中超時工作,甚至遭限制行動、恐嚇及威脅。

日本是台灣鮪魚最大出口國,兩國人權組織認為,不只政府要跨國合作,也需讓鮪魚供應鏈的所有企業、消費者理解移工處境,共同促成改變。

台日兩國人權團體發佈遠洋漁船外籍漁工人權調查報告(攝影/林怡均)

每三片鮪魚生魚片,就有一片來自台灣

小小多山的台灣,擁有上千條遠洋漁船,是全球遠洋漁業的佼佼者,公海漁撈實力在全球名列前茅。遠洋漁業年產值約 400 億,其中產值最高的是鮪魚,年出口額約 7 億美元,FAO 統計顯示,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鮪延繩釣漁船掛籍臺灣,鮪延繩釣年產量約 20 萬公噸,等於全球每三片生魚片,就有一片來自台灣的遠洋船。

日本為全球鮪魚消費大國,根據漁業署資料,台灣漁船捕撈的鮪魚中,生魚片等級者有 85.5% 銷往日本,鮪魚的漁業營收更有 93.5% 來自日本市場,遠超越南、泰國等其他市場。

日本是台灣外銷鮪魚最大客戶,美味卻靠移工血淚成就

鮪魚供應鏈綿長,遠洋漁船上移工多來自印尼,經仲介招聘至台灣漁船工作,船東負責監督、安排捕撈工作,漁獲多在海上進行轉運,或在離岸加工中心處理,加工區域可能在印尼、泰國、越南等地進行,最後再運至日本,品質檢查、分切後進入餐飲、零售通路,再登上餐桌。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別讓鮪魚生魚片成了血汗魚片,台日人權團體揭露殘酷現狀,呼籲政府、產業鏈必需改變」。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