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堰塞湖災情至今 21天,光復鄉居民安置仍懸而未決。目前政府提出的中繼安置構想,僅只餘嚴重受損的「佛祖街89戶」,但仍有多數房屋外表完好卻不具生活功能,同樣亟需安置。部落青年提出「離災不離鄉」方案,呼籲安置必需重視部落完整性,學者指出,若災民被迫分散,將可能重創部落未來與社群凝聚力。

阿陶莫:中繼安置勿只顧「佛祖街」
雖然政府焦點多集中於花蓮光復災情最嚴重的佛祖街,但阿陶莫部落青年會會長孫志文指出,目前阿陶莫部落仍有約 10 多戶、20 多位族人分散在大進國小與虎爺溫泉等收容中心,至今無法回家。
這些族人多來自部落的「下部落」區域,房屋多為一層樓建築,洪水來襲時整棟被淹沒,連屋頂都不剩。雖然災區已陸續清理,但許多房屋仍缺乏門窗等基本設施,無法居住。孫志文表示,部落已清楚反映中繼安置的需求。然而,協調所宣佈的安置計畫仍不包含阿陶莫部落,他感到相當不解。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族人被分散至遠距離的避難所,生活極為不便。族人白天需返回災區清理家園,夜晚再趕回收容中心休息,通勤耗時且勞累。特別是年長者,不願離家太遠,擔心若發生狀況無法即時返家。

東富國小廢校區,可改建為中繼與緊急安置基地
為了讓族人能「離災不離鄉」,阿陶莫部落已向中央提出具體建議:將鄰近、地勢安全但已廢校的太巴塱國小東富校區,改建為兼具中繼安置與緊急避難功能的空間,這裡距離部落僅三到五分鐘車程,也可維持部落的集體性與互助網絡。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馬太鞍1013》需要安置的災民,遠超過政府規劃,部落:應改造廢校成中繼安置基地(Day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