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災情進入第 11 天,家戶清淤已全數完成,道路污泥預計在中秋節前清理完畢,但真正的污泥危機才要浮現。光復鄉有將近 2 成耕地近 400公頃農田被污泥覆蓋,高達 600萬公噸土方量,需要 60萬台卡車才載得完,清淤成本與時間都是天文數字。
多位土壤專家判斷,本次淤積泥沙顆粒很細、極少有機質,乾燥後會變得硬實不透水,沒有足夠的肥分可供作物生長,若要復耕需要土壤改良,時間將以「年」為單位,亟需政府提出方案,協助農民度過長期無田可耕、無收入的困境。
.jpg)
縣府農業處:農田受泥沙與垃圾掩埋 需中央協助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處長陳淑雯說明,光復地區農田淹沒面積近 400 公頃,輕者是附上數公分的淤泥、有些則已經看不見原本農田,近堤防區的農地更被嚴重沖毀,還有許多垃圾隨著淤泥衝入農田,可能污染環境。
除了農田,灌溉溝渠等農田水圳也充滿泥沙,必須清理,泥沙中還夾雜垃圾,也要等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採樣、分析各農田受污染程度。等到淤泥清除、田間消毒完畢,農民還要養地,恢復地力後,才適合復耕。陳淑雯認為,光復農民要恢復生產,「一年都算快」,並希望後續農業、環境單位挹注更多機具,協助光復農田清淤。
光豐地區農會推廣部指導員陳俊銘表示,農民們都忙於恢復家園,到現地勘查實況有難度。之後農會、公所會派人現勘,政府也應透過拍攝航照圖等方式輔助評估光復農田受損面積、實況,將更有效率。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馬太鞍 1003》多年養地全毀,400公頃耕地遭污泥覆蓋,數年無法復耕(Day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