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美族的傳統裡,酒的靈魂不在米,而在酒麴。高莎莎與許震銓這對年輕的阿美族夫婦,以大葉田香、過山香等十餘種山野植物與穀物製成的酒麴為核心,將米轉成有青草芬芳及甘甜辛香的糯米酒,更造就全球第一款「牽手混釀酒」,將糯米酒和葡萄酒或啤酒混釀,展露部落米酒潛力。

用酒麴釀酒,乘載部落風土與文化
釀酒是許多原住民的文化載體,高莎莎為都蘭阿美族人,她回憶部落接近豐年祭時,各家女性會釀酒用於祭祀,耆老們則會品評最好喝的來酬神。她記得家中的酒經常被選爲祭神代表,感到相當榮耀。
高莎莎解釋,如同有人自製「酸種」菌種醱酵麵包,阿美族人也有獨特的「酒麴」讓米醱酵成酒,且各個家戶酒麴配方都不一樣。有些家族只用 2 種植物、有些多達十幾種植物,可能煮成湯汁或磨成乾粉,不同酒麴帶來的滋味不同,如大葉田香具有清甜感、荖葉會增加辛辣味。酒麴歧異度高,讓米酒風味多元。
然而這些寶貴的酒麴知識,在近代逐漸失傳,高莎莎解釋,台灣過去實施菸酒專賣制度,嚴格查緝私釀酒,不少釀酒師「直接燒掉工具」中斷釀酒,加上離鄉工作遠居,下一代更難學習釀酒。

田調製麴配方,復育作物取代採集
高莎莎、許震銓都是在台北長大,既不是漢人,卻又對部落陌生,有著複雜的身份認同,為了讓小孩有明確文化歸屬,他們決定返回部落,並以釀酒為生。高莎莎表示,為了找出呈現傳統風味,又適合商業量產的釀酒作法,夫妻倆耗費 2 年多時間田野調查,請教不同釀酒師的配方、規矩與技術。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阿美族酒麴工藝復興,出力釀打造全球首款「糯米混釀酒」,牽手葡萄酒、啤酒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