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紅茶滋味多元,有「大葉種」紅茶,例如帶著薄荷與肉桂氣息的「紅玉」,也有「小葉種」紅茶,例如金萱,花香馥郁清甜細膩。為致敬大葉種紅茶在台落地一百年,昨日專家匯聚「紅茶百年論壇」,探索紅茶走入甜點、料理、調飲搭餐的潛力,以及台灣土地賦予紅茶的獨特靈魂。

台灣紅茶以香氣為重,大葉、小葉香氣各有擅長
舉辦論壇的「讀味」團隊成員馮忠恬表示,大眾喝茶習以為常,但少有機會探索台灣茶的多元發展與價值,本次請專家針對茶葉生產、品評耙梳台灣紅茶發展脈絡,分享品種與沖泡造成的風味差異。
茶改場台中分場長黃正宗闡述,國際市場紅茶以大葉種為宗,強調茶湯艷紅、風味濃郁、收斂性強,台灣大葉種紅茶而非「重色、重味」,茶湯色澤較淡,且帶著獨有的薄荷、肉桂香氣,展現全球少有的芳香價值。
至於「小葉種紅茶」雖發展步伐較慢,但因清雅花香,近年受較多消費者喜愛。兩種紅茶都有各自擁護者,風味也沒有孰優孰劣。

風味輪表達滋味:大葉種重果香、小葉種多花香
黃正宗描述,大葉種通常是果香為重、花香次之,重視綿長韻味,像紅玉,就是先有明顯龍眼果實與蜜香,再呈現收斂感與薄荷氣息,花香味偏少。小葉種則有比較奔放的梔子、茉莉花香,隨之果香比較溫軟,花、果香重要性剛好對調,且風味變化速度較快。
黃正宗也提醒,光使用果香花香這樣的語言,還是太籠統,國人可透過紅茶風味輪,讓風味感受的語彙更豐富。例如當表達果香時,可用芭樂、梨子、青梅等敘述,花香則可用玫瑰、龍眼花、梔子等字眼,大家品茶時,能更具體說明、想像紅茶滋味。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挖掘紅茶無限可能,大葉種果香,小葉種花香,硬水較能挖出香氣,搭餐有美味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