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蘋果臉的草鴞為一級保育類生物,但因棲地減少、誤食毒鼠藥甚至受流浪犬攻擊,面臨生存危機,目前全台草鴞族群數量不到 500 隻。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簡稱「林保署」)屏東分署今(16)日在舉辦「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成果發表暨生態餐會,屏東縣有 9 位農民成為首批標章得主(名單見文末),全聯也允諾與農民合作,讓友善草鴞農產品能直接上架到小農專櫃,讓消費者吃香蕉、鳳梨、檸檬,就能幫忙保育草鴞!

全台不到500隻,老鼠藥、遊蕩犬造成存亡危機
草鴞的台語俗稱的「猴面鷹」,外型可愛,因其蘋果臉又被稱為「蘋果鳥」。草鴞是台灣唯一一種棲息在草生環境的非森林性留鳥貓頭鷹,以鼠類為主食,主要分布於台灣西南部平原與丘陵地帶,屬於一級保育類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草鴞為夜行性猛禽,白天通常隱藏於草叢、高灘地、荒草及尚未開發的工業區。草鴞對於繁殖草地的高度、疏密都相當挑剔,偏好 100 公分左右的高草地,「白茅草」便成為首選。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洪孝宇分析,草鴞所居住的草地是波動性極大的棲地,往往會因為農耕除草、自然狀態而不斷擾動,即便他賞鳥資歷 20 年,依然鮮少看到草鴞。隨著荒草地與開闊農田減少,草鴞的棲地不斷流失,且當獵物誤食老鼠藥或直接接觸農藥時,草鴞也面臨中毒風險。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保育蘋果臉草鴞,來吃香蕉、鳳梨與檸檬!林保署頒友善草鴞標章,9 位農友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