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碗完美的米飯,簡碩宏捨棄電機工程師工作,遠赴日本拜師學藝,找到生產優質好米的方法,也考取專業證照,成為稻米鑑定達人。現在,他契作農友的稻米面積超過 1500 公頃,更進一步「反攻日本」,讓台灣米在國際市場發光。
近日美國展開關稅戰,美國米對日本市場虎視耽耽,簡碩宏認為,台灣應當推動「外銷專區」,不僅種植稻米,也能種植高麗菜等日本市場需求量大的作物,共同開拓市場,爭取更多外銷機會。

從電機工程師到米職人:簡碩宏的轉折人生
出身草屯農家,簡碩宏學的是電機,退伍後在台北科技公司上班,偶爾出差日本才驚覺:「為什麼日本的米更好吃?」他也發現平素在台灣不吃米飯的同事,到了日本卻連早餐都吃白飯。這個疑問,成了他人生轉向的起點。
厭倦實驗室生活後,他給自己一年時間到靜岡遊學,也因此結識當地稻農遠藤,為他家的米深深折服。當時,日本興起「現碾米」風潮——顧客挑選喜愛的品種,當場碾製,保留最新鮮的風味。這讓他興起念頭:台灣能不能也有這樣的新鮮好米?
接下來五年,他頻繁往返日本,在遠藤的引薦下,與不同的農人交流,學習耕作方式;農人介紹他給資材商,資材商再將他帶進更深的米產業鏈。從田間到餐桌,他一步步深入學習,甚至考取米鑑定士、炊飯鑑定士、水田環境鑑定士三張證照,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讓台灣人也能吃到一碗不輸日本的好飯。
落實科學數據管理,建立完整台灣稻作資料庫
到底日本的種稻方法有何獨到之處?關鍵在於「科學數據管理」。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台灣好米進攻日本市場,稻米達人簡碩宏,以科學管理進行稻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