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將至,本是康乃馨市場旺季,但今年康乃馨因天氣因素,產量恐銳減三成且成長遲緩,花農擔憂趕不上母親節檔期上市。供應量萎縮除讓農民收入減少,花價也將因量少價揚。而大量母親節後才能上市的康乃馨,將面臨沉重賣壓。
農民除設法克服天氣障礙,也擴展多元市場。例如田尾農會近日趁著大甲媽祖遶境,到現場分送康乃馨花束,鼓勵香客「以花代香」,美觀又不會製造污染。蔓綠絨花卉公司首席設計師羅凱云認為,康乃馨觀賞壽命長,花瓣帶著亮麗滾邊,適用於各種場合,希望台灣推出更多元的康乃馨,擴大花藝市場。(閱讀「康乃馨多彩花語」點選這裡)

去年颱風種下禍根,育成率保守少 3 成
台灣康乃馨生產遇到挑戰,跟去年颱風有關。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中農改場」)副研究員陳彥樺解釋,國內繁殖康乃馨不是透過種子繁殖,而是在夏季繁殖母本植株,從中取得扦插苗株後保存,花農再依據生產排程採購苗,種到田間。
去年夏季有多個颱風襲台,田間的母本康乃馨受害,數量減少且更易得病,讓產出的苗株量減少、健康程度也較低。

田尾鄉農會總幹事吳政憲說明,國內康乃馨需求量、價格高峰在母親節檔期,隨後會快速下降,因此花農多在前一年 10 月時種下小苗,趕在 4 月下旬大量出花,有較多收益。但今年康乃馨育成率跟往年平均相比「減少約 3 成」,供應量減少,已經反應在花市拍賣價格,均價從單支花約 5 元,目前已上揚到至少 8 元。
本文尚未結束,請繼續閱讀「康乃馨不只送媽媽,「以花代香」媽祖也喜歡!今年康乃馨減產 3 成,母親節後更需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