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動保團體今天(20日)公布調查通路販售非籠飼雞蛋情況,點名多家零售通路銷售格子籠雞蛋比例仍偏高。家樂福、全聯和好市多表示,已陸續推廣動物福利蛋,並依供應量與消費者接受度逐步調整,希望在品質、價格與動物福利間取得平衡。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公布各蛋品通路販售非籠飼蛋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全聯販售蛋品近8成為「格子籠蛋」;家樂福未完全落實「只賣非籠飼雞蛋」,旗下量販店及超市,目前只達標50%;台灣COSTCO在2025年非籠飼雞蛋總銷量占比為48%。
其中全聯近8成是販售「格子籠蛋」。全聯回應,為推廣動物福利,全聯與旗下量販店大全聯,陸續導入符合主管機關《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認定的動福蛋,包括豐富化籠飼(改良的傳統籠飼系統)、平飼及放牧,讓消費者能依自身需求選擇支持動物福利商品。但由於動福蛋供應來源有限,目前仍無法完全滿足社會需求。
報告提到,統一集團併購法商家樂福目前旗下通路Mia C’bon已於2024年100%達標,全面販售非籠飼雞蛋。家樂福另有4家量販店、7家超市於今年4月1日100%只賣非籠飼雞蛋。其餘家樂福量販店及超市,目前只達標50%,尚有5成未落實。
家樂福表示,2018年起即對推廣及投入轉型非籠飼雞蛋做出努力,包含旗下頂級超市Mia C’bon、線上購物的蛋品,已是「全面廢籠」;家樂福量販與超市也有11家分店為廢籠蛋品,所有分店都長期設有非籠飼雞蛋專區。
家樂福也透露,有關2025年廢籠承諾進度,將於今年12月對外宣布推廣非籠飼雞蛋8年來的努力與結果。
好市多部分,報告顯示台灣好市多落實全球非籠飼雞蛋承諾進度落後韓國。根據Costco回覆研究會問卷,台灣2025年非籠飼雞蛋總銷量占比為48%。
好市多表示,全球好市多2021年起落實新動物福利政策,其中一項即是在全球雞蛋供應鏈全面販售非籠養雞蛋,台灣好市多執行這項政策,是台灣最早符合歐盟動物福利籠養標準的動福蛋,已開始引進非籠飼雞蛋,並全力推廣。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醒民眾,可參考雞蛋上面的溯源碼最後一碼,判斷蛋雞的飼養方式:
O:有機生產(Organic)——有室內禽舍與戶外放牧區,飼料是有機。
F:放牧生產(Free range)——雞隻可自由在室內外活動。
B:平飼生產(Barn)———雞隻飼養在室內禽舍,不是關在籠子裡。
E:豐富化籠飼生產(Enriched cage)——母雞關在籠子裡,籠子稍微大一些。
C:一般籠飼生產(Cage)——籠子只比A4紙張大一點點,台灣約7成以上蛋雞關格子籠。

有通路私下表示,非籠飼雞蛋因雞隻有自由活動空間,所需空間大,需要更多人力收蛋,成本也高:一盒格籠飼養平均價格約70至80元,而非籠飼雞蛋一盒約百元以上,需讓消費者有選擇性,通路也無法強迫消費者選擇,消費者需要時間接受,雞農也要花時間改善,不能過於躁進,相信有動福意識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整體大環境就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