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來西亞到加勒比海 全球客家研究聚焦「族群復振」's OG Image

從馬來西亞到加勒比海 全球客家研究聚焦「族群復振」

更新時間:2025/11/20 09:57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蔡依璇/新竹報導】2025第三屆全球客家研究聯盟(Consortium of Global Hakka St...
0:00/0:00

【蔡依璇/新竹報導】2025第三屆全球客家研究聯盟(Consortium of Global Hakka Studies, GHAS)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今、明兩天(20日、21日)在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舉行。今年主題為「族群復振與永續發展:全球客家的關鍵角色」,聚焦全球客家社群,在跨國流動下的文化、語言、經濟與社會發展。

與談主題橫跨馬來西亞、加勒比海、中南美洲等地的客家研究;探討如何在在地、區域與國際間,建立交流與合作,促進客家文化傳承與社會永續,以及在應對全球化與現代化同時,找出傳統生活、文化認同與語言資產面臨挑戰的解方。

第三屆全球客家研究聯盟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今天在陽明交大開幕。客委會提供
第三屆全球客家研究聯盟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今天在陽明交大開幕。客委會提供
今年研討會主題為「族群復振與永續發展:全球客家的關鍵角色」,聚焦全球客家社群發展。蔡依璇攝
今年研討會主題為「族群復振與永續發展:全球客家的關鍵角色」,聚焦全球客家社群發展。蔡依璇攝

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客委會從2002年成立以來,推動客家學術研究的歷程,透過成立中央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聯合大學等三所大學的客家學院及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累積厚實的研究成果;透過學院與研究所體系,持續培育後生,讓客家研究從生活認識,逐步深化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范佐銘表示,客委會成立後,從2019年成立的GHAS,串聯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更拓展至美國,讓客家研究不僅在國內累積能量,也逐步擴展至國際,成為跨國交流的重要基礎,期待臺灣能成為客家研究中心。

范佐銘指出,公部門將與學術界合作,持續推動客家研究走向全球。這次研討會以「族群復振」為核心,他期盼在教授與研究者的引領下,讓更多國家認識客家文化。他並提到,目前GHAS成員涵蓋中南美洲、美國及亞洲國家,未來盼延伸至歐洲、非洲、大洋洲,讓研究範圍更為多元。

「十年如一箭,二十年、我們兩箭了。」范佐銘說,GHAS邁入第三屆,無論出版成果或人才培育,都已展現成效。

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致詞,回顧客家學術研究二十餘年的成果。客委會提供
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致詞,回顧客家學術研究二十餘年的成果。客委會提供
研討會以「族群復振與永續發展」為主題,吸引來自多國學者參與。蔡依璇攝
研討會以「族群復振與永續發展」為主題,吸引來自多國學者參與。蔡依璇攝

陽明交大客院表示,這次投稿踴躍,經審查後,共安排十八場發表場次。國外的聯盟成員自組小組或撰寫單篇文章,從宗教、語言、敘事等不同角度切人,探討當地客家文化與實踐,為本屆會議帶來豐富多元的研究視野。

除聯盟成員外,也積極向各研究機構與大專院校徵稿。學者的研究地域涵蓋臺灣、日本、砂拉越、印尼、泰國等。探討議題則橫跨媒體科技變遷、文化復振、產業與文化實踐、族群認同、信仰與文化行為、語言教育策略、知識體系建構,以及文化的族群性與實踐等面向,呈現高度的多樣性與跨領域特質。

全球客家研究聯盟(Consortium of Global Hakka Studies, GHAS)目前由陽明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院長簡美玲擔任主席。成員涵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及日本等六個國家,共有國內外十所大學參與,為深化臺灣與國際各大學之間的連結,進而提升臺灣在各家研究領域的能量,在客家委員會的支持下而成立。

陽明交大副校長李大嵩表示,在這個學術與文化交織的時刻,感謝客家學院院長簡美玲帶領的團隊,還有客家委員會長期的支持,同時也要感謝來自臺灣及馬求西亞、新加坡、泰國、日本、印尼等各地的學者專家,在繁忙的行程中撥冗參與,使這場跨越地域與文化的盛會得以順利舉行。

全球客家研究聯盟由簡美玲教授擔任主席,推動國際合作與研究連結。蔡依璇攝
全球客家研究聯盟由簡美玲教授擔任主席,推動國際合作與研究連結。蔡依璇攝
與會學者針對文化、語言、經濟與社會發展進行深入交流。蔡依璇攝
與會學者針對文化、語言、經濟與社會發展進行深入交流。蔡依璇攝
研討會安排十八場發表場次,涵蓋多元研究議題與地域。蔡依璇攝
研討會安排十八場發表場次,涵蓋多元研究議題與地域。蔡依璇攝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