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生戰爭,或受港澳政策干預,台灣的醫療命脈恐瞬間受制。人工心臟、葉克膜、抗癌藥物、疫苗等關鍵物資,都可能因中資掌控的倉儲與配送而中斷。這不僅是物資短缺問題,更是國安漏洞:中國若掌握庫存數據,甚至能提前「點名」台灣哪家醫院、哪個患者將缺藥。「這種精準壓制,將比飛彈威脅更冷血。」資深防務專家示警。
多位熟悉國安議題的專家建議,政府應立即強化防護,例如採取雙承攬制度,醫藥物流標案必須強制設置第2承攬商,並定期進行「斷鏈演練」。此外,攸關資料主權的掌握度,也要從國安著眼,物流數據平台與倉儲系統必須本地化,託管於台灣,防堵跨境傳輸。
該專家建議,高敏感品項紅色清單如葉克膜、人工心臟等物資,應由國安單位特別監管,公共醫藥物流承攬商須公開最終控制人背景,避免遭有中共政協、黨政或軍方背景人士滲透經營權。
嘉里大榮除了投入醫療冷鏈物流業,旗下的科學城物流更是台灣最重要的半導體與高科技供應鏈合作廠商,護國神山台積電等半導體與光電業者,若與科學城物流有往來,庫存及物資存量等營業狀況也可能遭中國掌握。
但在數據外洩風險、政協人馬滲透、軍民融合合作協議等層層疑雲下,嘉里大榮的「在地承諾」能否消除國安風險?其至今沒有回答外界疑慮。
事實上,嘉里大榮的「中資疑雲」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早在疫情期間,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就曾多次示警,指出嘉里大榮的資金背景與中國關係密切。
經民連祕書長江旻諺指出,嘉里大榮主事者郭鶴年,一方面掌握台灣物流市場,控制大量產品的通路與運輸;卻同時加入由董建華、梁振英等親中政要召集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統戰組織。即便嘉里集團名義上是港資,但其背後就是不折不扣的親中企業,尤其近年來事業版圖擴大,在嘉里以醫材物流滲入各大醫學中心後,更是形同直接掐住冷鏈的要害。
江旻諺分析,嘉里集團之所以刻意保留台灣的倉儲資產與物流業務,就是為了日後與中國順豐合作鋪路。未來中國順豐很可能透過嘉里物流作為「國際部」,強化對海外市場、甚至對民間社會的控制與監控。政府必須盡快採取行動,否則風險只會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