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儘管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昨日決議政策利率維持不變,達成「連6凍」,但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會後記者會談話,暗示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具彈性,以因應全球經濟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他坦言,若台灣電子、資通訊等高科技產業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央行將「必須做些因應。」
降息三條件有變 彈性因應經濟挑戰
楊金龍過去曾公開表示,央行是否降息需參考三大條件:國內經濟情勢、通膨率回落至1.5%以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然而,他昨日明確指出,將對這些條件採取更彈性的態度。
通膨標準更具彈性: 央行最新預測,今年與明年CPI年增率分別為1.75%和1.66%,楊金龍坦言,過去設定的1.5%標準「太過僵硬」,未來將以數據為依歸,不再固守單一數字。
美國關稅成最大變數: 楊金龍強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能突破4%,是「非常特殊」的現象,主要來自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的強勁動能。但他也擔憂,若美國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針對半導體等產品啟動關稅措施,將可能衝擊台灣經濟支柱。他直言:「如果電子、資通訊產業不像今年這麼強,甚至掉得很厲害,貨幣政策必須要做些因應。」
全球經濟前景不明 貨幣政策因應策略
昨日,美國聯準會宣布今年首次降息,顯示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已開始轉向。楊金龍表示,在傳產受中國產能過剩和關稅夾擊之際,如果台灣原本強勢的電子產業也受到衝擊,央行將會透過貨幣政策提供支援。
楊金龍進一步指出,如果電子業仍能維持強勁動能,而傳產持續疲弱,央行會優先選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在不調整利率的情況下,提供充裕的市場資金,以支持產業發展。但他也明確釋出訊號,一旦經濟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降息將成為選項之一。
總體而言,央行在本次會議中維持利率不變,旨在提供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然而,楊金龍的談話也預告,面對美國經貿政策與全球經濟的潛在風險,央行的貨幣政策將不再墨守成規,而是會根據國內外情勢變化,採取更為靈活的應對策略。
美國232條款措施,是依據美國的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以調查與認定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 232措施的調查機關是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Department of Commerce),倘認定進口產品造成美國國安威脅,美國總統具有對該產品進口,採取提高關稅、設定配額或採取其他非貿易措施的裁量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