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日本防衛省決定,將於本(2025)年度結束前,在九州熊本市部署新一代「12式地對艦導彈」,這種新型射程將超過1,000公里,射程覆蓋中國沿岸與台灣海峽;且由於中國威脅日益增加,接下來將加速在大分縣、沖繩部署更多這類飛彈,嚴防「台灣有事」狀況發生。
《讀賣新聞》報導,自衛隊現役12式導彈射程僅數百公里,需在離島或前線部署,導致補給與防護困難;新型號飛彈射程翻倍後,將可從後方安全距離直接打擊敵方艦艇,同時提升對潛在侵攻部隊的威懾力。
這項飛彈升級計畫,原訂要在2026年度才會進行,但防衛省評估,中國最快在2027年前具備武力犯台實力,因此日方決定提前時程;防衛省更計劃,後續將在全國7個地對艦導彈連隊完成全面換裝,形成完整的遠程打擊火力網。
除了將在今年完成升級的熊本基地外,接下來在大分縣的「湯布院駐屯地」,以及沖繩縣「勝連分屯地」亦將優先升級這種遠程攻擊飛彈;若計畫落實,南西諸島防衛火力將「顯著強化」,對第一島鏈制海、制空權產生重大影響。
熊本縣知事木村敬已聽取防衛省報告後,雖表示理解「國防為中央專責」,但也強調「縣民仍心存不安」,要求中央政府加強說明,並確保訓練與居民安全。
然而在其他地方,反對聲音不容忽視;居民擔憂飛彈基地恐淪為敵軍優先攻擊目標,因此展開抗議行動。沖繩縣知事玉城康裕(玉城丹尼)在今年3月會見官房長官林芳正時明言,導彈部署將提高沖繩成為攻擊目標的風險,「難以獲得縣民理解」。
日本導彈射程突破1,000公里,被視為對中國沿岸、台灣周邊海域的直接威懾與介入能力。分析人士認為,這代表日本防衛政策正從「專守防衛」逐步轉向「積極嚇阻」,可能進一步加劇東亞軍備競賽與區域緊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