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熱辭職!更年期不該是阻力 天然荷爾蒙藥物讓你持續發光

更新時間:2025/08/29 01:30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隨著教育制度延長、社會結構改變,五十歲正逢事業巔峰,但許多女性朋友此時卻需經歷生理上的荷爾蒙變化,帶來的種種不適,嚴重影響婦女的事業與家庭,根據統計,每五位女性就有超過一位因更年期而工作受到衝擊,「熱辭職」(Hot Resignation)也逐漸成為全球討論的話題1。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崔冠濠教授說明,更年期多發生在46到51歲之間,主要是因為缺乏荷爾蒙,這時候生理期開始變得不規則、久久來一次,但還不到停經階段。由於荷爾蒙減少帶來的變化,女性在更年期可能會覺得身體熱熱的,伴隨盜汗、熱潮紅、失眠、心悸、骨質流失等常見症狀,也有女性出現關節痠痛、排尿刺痛、或陰道乾燥而在進行性行為時的不舒適感。這些症狀發生在身體各處,也著實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得先要知道這些可能面臨到的變化,並關心自己身體是否出現異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隨著教育制度延長、社會結構改變,五十歲正逢事業巔峰,但許多女性朋友此時卻需經歷生理上的荷爾蒙變化,帶來的種種不適,嚴重影響婦女的事業與家庭,根據統計,每五位女性就有超過一位因更年期而工作受到衝擊,「熱辭職」(Hot Resignation)也逐漸成為全球討論的話題1

認識更年期症狀,學習理解荷爾蒙改變後的自己

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崔冠濠教授說明,更年期多發生在46到51歲之間,主要是因為缺乏荷爾蒙,這時候生理期開始變得不規則、久久來一次,但還不到停經階段。由於荷爾蒙減少帶來的變化,女性在更年期可能會覺得身體熱熱的,伴隨盜汗、熱潮紅、失眠、心悸、骨質流失等常見症狀,也有女性出現關節痠痛、排尿刺痛、或陰道乾燥而在進行性行為時的不舒適感。這些症狀發生在身體各處,也著實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得先要知道這些可能面臨到的變化,並關心自己身體是否出現異樣。

心理與生理交錯影響,情緒壓力成為更年期的最大重擔

崔冠濠教授進一步說明,荷爾蒙的改變本來就可能造成情緒波動,再加上上述種種的不適感,心理與生理交錯影響,以致更年期婦女容易出現情緒低潮、精神緊繃,逐漸增加許多家庭與人際社交上的壓力,也可能因此影響與家人、同事間的關係。雖然更年期是自然的過程,卻也為女性朋友帶來一種無形的重擔。

身體缺什麼就補什麼,荷爾蒙治療為女性帶來平衡

但經過妥善治療,更年期的女性朋友是可以卸下這重擔的。崔冠濠教授提到更年期藥物治療有三大類:荷爾蒙療法、骨質疏鬆治療及食補。其中荷爾蒙療法是更年期的主要治療方法,很直接的就是缺少荷爾蒙即補充荷爾蒙,藉此改善生理症狀,同時也可以緩解骨質流失;骨質疏鬆治療則只能控制骨質疏鬆;食補則沒有明確的療效,更多的是安慰劑的效果。

破解乳癌風險迷思,新型複方是方便、有效的荷爾蒙治療

崔冠濠教授說明,荷爾蒙治療是補充雌激素或黃體素這兩種女性荷爾蒙。可能大家常聽聞荷爾蒙治療會增加乳癌風險而害怕接受治療?原來是來自於2002年美國發表了一篇婦女健康關懷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簡稱WHI)報告2,當中有關於荷爾蒙製劑使用後的乳癌追蹤調查,讓大眾誤解荷爾蒙治療與乳癌發生間存在風險。但WHI進一步追蹤15年,以及其他臨床研究佐證,證實使用新型複方荷爾蒙療法有較少的罹癌風險3,4,5,終於一掃大眾的疑慮,不再因為乳癌迷思而未適當接受治療,不僅白白受苦,也損失了原本可以擁有的生活品質。

目前已有新型複方藥物可同時補充雌激素與天然黃體素,一天一顆、方便使用,除了能夠改善熱潮紅、心悸、並預防骨質疏鬆外,臨床研究實證也證實可增加「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比較低6。此外,在已證實荷爾蒙療法不會直接顯著增加罹癌風險之下,新型複方藥物採用的是光照後的天然黃體素,相較於傳統黃體素的藥物,乳癌發生風險又更低,也因為新型複方藥物不會與男性荷爾蒙受體結合,不會有傳統黃體素有冒痘痘的煩惱7,8

一有症狀就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不要白白受苦

崔冠濠教授最後分享,臨床上有多位五十多歲的女性受到更年期症狀與失眠所擾,變得很難專注,進而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品質。在使用新型複方荷爾蒙治療後,更年期症狀明顯改善,一一重拾往日活力跟美麗自信。

崔冠濠教授鼓勵女性朋友認識這些更年期症狀,一有不舒服就儘快諮詢醫師,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方式,不要等到停經了才驚覺需要接受治療,白受苦了好幾年。新的複方荷爾蒙治療都已經過安全證實,相較於坊間保健食品可能的效果不明,荷爾蒙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狀,幫助女性朋友美麗自信地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

TWN2364054
參考資料:
1.Menopause Information Pack for Organizations (https://www.menopauseatwork.org/)
2.JAMA 2002 (July); 288: 321-333
3.Manson JE, Aragaki AK, Rossouw JE, et al.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long-term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Trials. JAMA. 2017;318(10):927–938. 
4.Lyytinen H, Pukkala E, Ylikorkala O. Breast cancer risk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using estradiol‒progestogen therapy. Obstet Gynecol. 2009;113:65–73.
5.Vinogradova Y, Coupland C, Hippisley-Cox J. Use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nested case-control studies using the QResearch and CPRD databases. BMJ. 2020;371:m3873;
6.Yuk JS, et al. Eur J Endocrinol. 2025 Feb 1;192(2):73-80.
7.Schindler AE, Campagnoli C, Druckmann R,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progestins. Maturitas. 2008;61(1-2):171–180.
8.Rižner TL, Brožič P, Doucette C, et al. Selectivity and potency of the retroprogesterone dydrogesterone in vitro. Steroids. 2011;76(6):607-615.

【延伸閱讀】

安胎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自費口服安胎藥助減少孕吐、暈眩

懷孕初期出血先別慌 安胎前必知自費口服安胎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