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經典溯源 / 一只計時碼錶的六十年任務簡史!歐米茄Speedmaster「Moonwatch」的未竟旅程

更新時間:2025/08/01 14:52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雖然Speedmaster「Moonwatch」的故事已屢被提及,歐米茄Omega 每年仍會在 7 月發出新聞稿,讓1969 年人類首次登月的壯舉成為關注焦點。2025 年的新聞稿除標註登月 56 週年,更提到 Speedmaster 通過 NASA 所有載人任務飛行資格的 60 週年。1964 年,在飛行營運總監Deke Slayton 主導下,NASA 向多家品牌徵集計時碼錶,進行極端溫差、震動、衝擊與真空測試。最終僅 Omega Speedmaster ST105.003 通過,並於 1965 年 3 月 1 日獲認證。Speedmaster 雖非為挑戰太空而生,卻因這段歷程成為唯一獲 NASA 認可、並成功登月的機械計時碼錶,是近代製錶史上極少數具備完整技術考證、與文化承載的經典作品,至今仍獨佔「Moonwatch」的稱號不墜。我們將從誕生、測試、任務、型號與社群等五面向,探討其如何穿越時間、空間與文化而長存。

Speedmaster 誕生初衷

1957 年Omega推出 Speedmaster 系列,初衷並非為太空探險而設計,而是為滿足賽車運動、實驗室科研與工業計時等精密應用的需求。當時的 Omega 已透過 Seamaster 系列奠定潛水錶領域的重要地位,而 Speedmaster 的推出,則代表著品牌進一步擴展至計時碼錶市場,彰顯其在高精度機械計時技術上的實力。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1-1
1957 年歐米茄Speedmaster系列廣告。
首款 Speedmaster 型號 CK2915,搭載由 Lemania 2310 機芯改良而成的 Caliber 321,此機芯由 Omega 母公司 SSIH 集團旗下的 Lemania 製造,為當時最先進的手上鍊計時碼錶機芯之一。它採用導柱輪(Column Wheel)與水平離合(Horizontal Clutch)結構,操作手感俐落,更具備優異的穩定性與耐久性,適合應用於極端溫差、高震動或高加速環境等苛刻條件下,這也成為往後通過 NASA 測試的關鍵技術基礎。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1
CK2915 將實用與識讀性放在首位,定義日後 Speedmaster 設計語彙。
在設計語彙上,Speedmaster 開創了數項當代計時錶設計標準:它是首款將測速計刻度(Tachymeter Scale)從傳統的面盤邊緣移至外部金屬錶圈上的腕錶,目的在於提升駕駛過程中判讀的便利性與耐用性。這個設計後來成為 Speedmaster 的經典特色,並被廣泛仿效。CK2915 另採用 Broad Arrow(闊箭型)時針與高對比面盤,刻意降低裝飾性,強調清晰易讀與工具錶定位,也呼應了當時 Omega 在「實用功能」與「工程工具」之間的品牌哲學。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2
Deke Slayton 督導腕錶測試計畫,為 Gemini 任務選定最可靠裝備。

NASA 測試與唯一通過者

1964 年,隨著雙子星(Gemini)計畫進入載人階段,NASA 開始針對太空人配戴的腕錶展開嚴格選型程序。主導此項目的單位為「飛行組營運總監辦公室」(Flight Crew Operations Directorate),由當時的總監 Deke Slayton 督導執行。他本身為水星七號(Mercury Seven)原始成員之一,深知太空環境對裝備可靠性的極端要求,因此對測試標準訂定特別嚴格。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4
Rolex Chronograph Ref. 6238
NASA 在 1964 年 10 月正式向多家腕錶製造商發出徵詢信件,要求提供商用現行型號計時碼錶接受評估。收到回覆後,NASA 共挑選4個品牌參與測試:Omega Speedmaster(型號 CK105.003)、Rolex Chronograph(推測為 Ref. 6238,就是日後的Daytona)、Longines-Wittnauer(型號 235T)、Hamilton(當時寄來一只懷錶式計時器而非腕錶)。Hamilton 因寄錯類型未符測試標準,未進入正式程序即遭淘汰。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5
Longines-Wittnauer(型號 235T)
測試項目由 NASA 資訊備忘錄Operational Environment Tests of Wrist Chronographs (Part Number CF 5504) 詳細列出,共計 11 項極端環境模擬試驗,包括:
1. 高溫(71°C 持續 48 小時)
2. 低溫(-18°C 持續 4 小時)
3. 高低溫循環(在 71°C 至 -18°C 間往返)
4. 真空(低於 10⁻⁶ 大氣壓,模擬太空壓力)
5. 相對濕度(95%,持續 240 小時)
6. 高加速(7.25 G)
7. 震動(30 分鐘、每分鐘 3 次加速度循環)
8. 音爆/聲壓(120 分貝,來自伽瑪射線槍模擬)
9.衝擊(每秒 40 G 加速度模擬發射與著陸)
10. 減壓(模擬艙壓突失)
11. 高壓(1.6 大氣壓)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6
NASA CF 5504 文件列出 11 項極限測試,全面檢驗腕錶耐受性。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6-1
NASA CF 5504 文件列出 11 項極限測試,全面檢驗腕錶耐受性。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6-2
NASA CF 5504 文件列出 11 項極限測試,全面檢驗腕錶耐受性。
Rolex 在減壓測試中錶殼變形,無法保持氣密;Longines-Wittnauer在震動測試中出現指針鬆脫與走時異常。這些結果直接顯示當時市售高端計時錶在太空條件下普遍無法維持運作穩定性。唯一通過所有測試項目者,為 Omega Speedmaster 105.003,即今日俗稱的「Ed White」版本(以首位美國太空漫步太空人命名)。這款腕錶並無針對太空需求特別改造,純粹基於其原始設計便具備穩定抗震的 Caliber 321 機芯(導柱輪+水平離合)、明確易讀的黑底白字面盤與夜光指針、手動上鍊設計(避免自動盤因失重而無效)、操作便利的大型按把與錶冠(穿戴手套也能操控)。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7
1965 年,Speedmaster 獲 NASA 正式認證,列為載人任務標準配備。
因此,1965 年 3 月 1 日,NASA 正式發佈技術備忘錄,核定 Omega Speedmaster 為所有載人太空任務(Gemini、Apollo 等)的指定計時裝備,列入 NASA Manned Spacecraft Center 器材手冊,成為美國太空人標配裝備之一。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09
1965年6月3日Ed White 執行美國首次太空漫步,左手腕配戴兩枚 Omega Speedmaster 105.003。

登月任務與歷史時刻

Speedmaster 首度隨人類進入太空任務,是在 1965 年 6 月 3 日執行的 Gemini 4 任務中,由太空人 Edward H. White II 配戴。當天他完成了美國歷史上首次艙外活動(EVA),也就是俗稱的「太空漫步」,總長約 23 分鐘。White 所佩戴的即是 Omega Speedmaster (型號 105.003),搭載 Cal. 321 機芯,為手動上鍊、導柱輪與水平離合結構,當時以尼龍魔鬼氈固定於太空衣外部左腕。這一時刻不僅奠定 Speedmaster 與美國太空計畫的關聯,也讓Speedmaster成為第一只經 NASA 認證、並實際執行艙外活動的腕錶。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1
Buzz Aldrin 與他的 Speedmaster 105.012,一同踏上月球表面。
1969 年 7 月 20 日,Apollo 11 完成人類首次登月任務。三位太空人中,指揮艙駕駛員 Michael Collins留守指揮艙繞月飛行,指令官 Neil Armstrong與登月艙駕駛員 Edwin "Buzz" Aldrin登上月球表面。由於登月艙內的電子計時器發生異常,Armstrong 決定將其配戴的 Speedmaster 留在登月艙內作為備用計時器,以確保艙內仍有一組準確時間參考裝置。結果,實際戴著 Speedmaster 登上月球表面的人成為了 Buzz Aldrin,而他配戴的型號則為 Speedmaster 105.012,也搭載 Cal. 321,這讓該型號成為實際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只機械腕錶。值得一提的是,Aldrin 的腕錶後來在任務結束返航後寄往史密森尼博物館途中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3
1970 年 4 月,Jack Swigert 與 Speedmaster 合影,準備執行 Apollo 13 任務。
1970 年 Apollo 13 任務中,Speedmaster 再度在生死關頭發揮關鍵作用。當次任務在飛行途中發生重大事故:服務艙氧氣槽爆炸,導致主電源與導航電腦失效,登月任務被迫中止,全體轉入「安全返航模式」。在返回地球途中,為修正返航軌道,太空人需手動點燃登月艙主引擎進行一次關鍵 14 秒的定向修正燃燒(Course Correction Burn)。由於系統受損,NASA 地面人員無法依賴自動導航計時,這段關鍵燃燒完全仰賴太空人使用配戴的 Speedmaster 精確計時 14 秒,以控制點火與關閉時機。根據 NASA 任務紀錄與 Jim Lovell 本人回憶錄《Lost Moon》,實際操作計時的是 Jack Swigert,他手持並啟動計時碼錶功能,確保進入角正確。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4
Speedmaster “銀色史努比獎章”紀念錶,致敬 Omega 支援 Apollo 13 的傳奇時刻。
Apollo 13 雖未成功登月,但以無人傷亡的返航結果被譽為 NASA 最經典的危機處理之一。任務結束後,NASA 特別頒發 Silver Snoopy Award(銀色史努比獎章)給 Omega,以表彰其對任務成功的貢獻。這項獎章由 NASA 員工與太空人共同票選,極為珍稀且具有特殊象徵意義,也讓 Snoopy 成為日後 Omega Speedmaster 限量紀念款的代表圖騰之一。

代表型號與機芯演進

Speedmaster 歷經多次演進,以下為具代表性的歷代型號與其特色: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5
1. CK2915(1957):首款 Speedmaster,搭載 Cal. 321 機芯,採用 Broad Arrow 指針與金屬測速計錶圈,是首度將測速刻度移至錶圈的計時錶設計。作為原始型號,現今存量極稀,備受收藏界追捧。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6
2. CK2998(1959):延續 Cal. 321,改為 Alpha 指針與黑白高對比面盤。1962 年,太空人 Walter Schirra 私人佩戴此款參與 Mercury-Atlas 8 任務,使其成為首款進入太空的 Speedmaster。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7
3. 105.003(1963):維持無護肩設計,錶徑 39.7mm,搭載 Cal. 321。1965 年通過 NASA 測試,正式列為任務裝備。Gemini 4 任務中,Ed White 執行美國首次艙外活動時佩戴此型號,故有 "Ed White" 之稱。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7
4. 105.012 / 145.012(1965):首次導入護肩設計,錶徑增至 42mm,繼續採用 Cal. 321。此兩型號皆曾於 Apollo 11 任務中配戴,其中 145.012 為最後一款搭載 Cal. 321 的量產 Speedmaster。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8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19
5. 145.022(1968):首度導入新一代 Cal. 861 機芯(基於 Lemania 1873),以凸輪機構取代導柱輪,震頻提升至 21,600 vph,提升穩定性與生產效率,奠定後續 Moonwatch 的主力機芯結構。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1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0
6. Cal. 1861(1996 起):Cal. 861 的改良版,加入鍍銠處理與潤滑配方更新,自 1996 年起成為 Moonwatch 標準機芯,維持手上鍊與凸輪式計時結構,一直沿用至 2020 年代初期。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3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2
7. Cal. 321(2019 重製):Omega 以原始登月任務腕錶為藍本,重現 Cal. 321 結構。每枚機芯均於瑞士 Biel 工坊手工組裝,首度搭載於 Speedmaster Moonwatch 321 白金與不鏽鋼復刻款。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5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4
8. Cal. 3861(2021):在保留 Cal. 1861 架構基礎上,導入 Co-Axial 擒縱、矽游絲與 METAS 認證,具備超過 15,000 高斯抗磁能力,全面取代 1861,成為新世代 Moonwatch 標準配置。

當代文化與 Speedmaster 的再定義

自 2012 年起,鐘錶媒體 Fratello Watches 發起 #SpeedyTuesday 社群活動,源於創辦人 Robert-Jan Broer 的一篇貼文。這個活動迅速發酵,成為錶迷每週二分享 Speedmaster 的全球性風潮。Omega 隨後於 2017 年與 2018 年推出兩款 Speedy Tuesday 限量版腕錶,首度回應社群聲音,並開創網路預購與社群共創的銷售模式。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8
從網路標籤到實體發行,Speedy Tuesday 成為錶迷參與的重要里程碑。
2022 年,Omega 與 Swatch 推出 MoonSwatch 系列,以生物陶瓷材質重新演繹 Moonwatch 經典設計。平價定位雖引發部分收藏家對品牌形象稀釋的爭議,但也吸引大量年輕族群認識 Speedmaster 的歷史地位與設計價值,讓 Moonwatch 成為橫跨世代與文化的對話橋梁。
20250801-watch-omegaspeedmastermoonwatchhistory-29
MoonSwatch 成為品牌與年輕世代對話的新介面,延伸 Moonwatch 的文化影響力。
Speedmaster 不再僅為當年登月用的計時工具,而是一只經歷過太空任務、文化變遷、甚至社群參與的腕錶。Moonwatch的意義亦不在於登月本身,而在於它一直存在於人類探索世界的各種場景裡。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