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朱愷元、何安琪/高雄報導】第25屆「黃蝶祭」今天(12日)在美濃黃蝶翠谷的雙溪熱帶樹木園展開,返鄉青年與駐村藝術家等地方志工攜手策劃,吸引大批民眾參與這場屬於土地的盛典。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成立的「台三線藝術季學校」特地南下設攤,透過拓繪裝置、百合義賣與拍立得出借等活動,延續南北客庄文化交流。

小朋友在拍立得上貼上可愛的貼紙。藝術季學校提供

參與拓繪的民眾特別拓黃蝶翠谷的地標。戴珮如攝
黃蝶祭的誕生可追溯至1995年,起初是美濃居民始於反水庫運動而發起的生態祭典。如今祭典結合環境保育、社區行動、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承,已成台灣深具指標性的環境藝術節之一。
今天活動中,拓繪攤位吸引人熱情參與。由於颱風甫離,黃蝶翠谷母樹林仍潮濕,客傳會特別帶來台三線常見的台灣欒樹與光臘樹樹皮素材,讓民眾現場拓印,並將完成的色片掛在兩樹之間,形塑成一隻飛舞的大型黃蝶裝置藝術。拓繪成果布置在會場的小木屋中,轉化為一件集體創作,呼應今年黃蝶祭「三十而立」主題。


客傳會表示,今天活動延續7月初與美濃龍肚國小合作的夏令營,當時讓孩子們用拍立得紀錄營隊活動,今天特別將這些照片製作成每人專屬的小冊、帶到黃蝶祭現場,讓學生重溫夏令營的快樂,也讓家長一起參與黃蝶祭。孩子們雖不全然認識反水庫運動,但透過現場再次拿起拍立得,他們用自己的視角觀看、紀錄,完成屬於他們的祭典旅程。

參與民眾簽同意書租借拍立得相機。藝術季學校提供

民眾拍攝五張拍立得留一至兩張給藝術季學校展示於現場。何安琪攝
藝術季學校的攤位還準備來自橫山社區媽媽們熬煮的「關西仙草茶」與「洛神花茶」,冷凍運送至美濃現場,體現客庄的奉茶文化與精神。
台灣百合工作室提供100盆盆栽義賣,所得全數捐助樟之細路協會,用於修復古道與志工行動。

橫山社區媽媽們製作的仙草茶及洛神花茶急速冷凍直送美濃,奉茶給每位來參與的民眾。何安琪攝

台灣百合工作是提供100盆幼苗讓樟之細路協會作義賣,義賣所得全數支持古道修復及維護。藝術季學校提供
這次「南北客的夢幻聯動」緣於今年2月一場南北客庄交流會。當時,台三線藝術季學校邀請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愛鄉)北上參訪,分享藝術季在行政實務與跨區整合的經驗。美濃愛鄉也邀請藝術季學校前來黃蝶祭設攤參與,深化彼此交流。

藝術季學校因應主題將民眾拓繪拼貼在牆上,呼應三十而立主視覺。藝術季學校提供

客委會古主委秀妃首次拓繪樹紋並做成範例讓後續參與的民眾參考。藝術季學校提供

客傳會陳董事長邦畛親自拓繪。戴珮如攝
為了縮短與在地觀眾的距離,攤位上特別設置藝術季學校的 QR code,展出桃竹苗區域的藝術素材,讓黃蝶祭現場參與者認識北部客庄的文化肌理。
從台三線藝術季連結到美濃黃蝶祭;從龍肚國小的夏令營啟程,回到母樹林裡的黃蝶飛舞。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陳板)表示:「希望把不同客庄的人連結在一起,不只是來擺攤而已,而是一起寫下南北客合作的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