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何來美專欄/磯永吉徐慶鐘師生 改良台灣稻米產質量

更新時間:2025/07/11 03:12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 日本缺米,米價攀升,日本政府寧讓川普總統不高興,也不願多進口美國米,而是進口台灣米。...
0:00/0:00

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

日本缺米,米價攀升,日本政府寧讓川普總統不高興,也不願多進口美國米,而是進口台灣米。日本人對台灣米情有獨鍾,不僅台灣蓬萊米是日本人磯永吉、末永仁所育種成功;也是從日本稻改良而成,早就擄獲日本人的味蕾。

有「台灣蓬萊米之父」之稱的磯永吉(1886–1972),台灣光復後留任台大教授,省農林處(廳)長徐慶鐘(1907–1996)是他的學生。徐慶鐘為提高稻米產量、品質,請老師擔任顧問,7年任內把台灣稻米產量增加了兩倍半,被譽為「台灣農業現代化」推手。

1895年日人殖民台灣,發現台灣稻作是秈稻(在來種),口感較硬,缺乏黏性;日本稻是稉稻,黏性較高,口感較好。在「農業台灣,工業日本」政策下,提高稻米品質、產量成當務之急,而當時農業專家也分在來種改良派與內地種導入派,最後後者改良出「台中65號」種,開啟了台灣蓬萊米時代。

被譽為「台灣蓬萊米之父」的磯永吉博士。何來美翻攝
被譽為「台灣蓬萊米之父」的磯永吉博士。何來美翻攝
徐慶鐘擔任省農林處(廳)長7年,讓稻米產量倍增兩倍半,被譽為「台灣農業現代化」推手。鍾宜真提供
徐慶鐘擔任省農林處(廳)長7年,讓稻米產量倍增兩倍半,被譽為「台灣農業現代化」推手。鍾宜真提供

靈魂人物是磯永吉與末永仁(1886–1939),兩人同庚,磯永吉是廣島人,東北帝大農科畢業;末永仁是福岡人,三重農校畢業。1914年磯永吉任台中廳農事試驗所所長,請末永仁擔任農場主任,共同進行台灣在來稻與日本稻的品種改良,1924年末永仁以日本種「龜治」與「神力」雜交,1929年終改良出高量、抗病、優生的「台中65號」,並迅速推廣至全台,1935年也贏得全台稻種改良冠軍。

日本稻原生長於日本溫帶,對光有高度敏感性,移植到日照較長的台灣,會提早開花,導致產量低,影響米質。末永仁在雜交育種過程中意外發現對日照度鈍感的個體,最終育成「台中65號」,克服了日本稻提早開花問題,而磯永吉、末永仁的稻種改革,也分被尊為「台灣蓬萊米之父、之母」。可惜末永仁1937年到婆羅洲指導稻作染上結核病,1939年在台去世。

磯永吉這項成就也獲得農學博士,1930年轉任台北帝大農學系教授,徐慶鐘成為他的門生。1941年徐慶鐘以《台灣農作物栽培季節特異性之研究》論文,成為台北帝大首位台籍農學博士,並留校任教;不久磯永吉任總督府農事試驗所所長,也被恩師延攬一起研究。徐慶鐘祖籍廣東蕉嶺,生於艋舺,是台北長大的客家人。

位於台大農學院的「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是當年磯永吉研究稻種的基地,建於1925年,有百年歷史,已被台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何來美攝
位於台大農學院的「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是當年磯永吉研究稻種的基地,建於1925年,有百年歷史,已被台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何來美攝
磯永吉(右)、末永仁(左)分被尊為「台灣蓬萊米之父、之母」,這兩座塑像是已故奇美集團事業創辦人許文龍所恭塑。何來美攝
磯永吉(右)、末永仁(左)分被尊為「台灣蓬萊米之父、之母」,這兩座塑像是已故奇美集團事業創辦人許文龍所恭塑。何來美攝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多數日人遭遣返,磯永吉卻留任台大教授,徐慶鐘因學有專精,1947年6月出任省農林處長,他也請磯永吉擔任顧問,而台灣稻作一、二期穀種,為適應日照的鈍感度亦有別,磯永吉也協助良多。

1949年底國民政府遷台,增加了近150萬軍民,農林處改為農林廳,他續任廳長,為供應暴增的糧食需求,壓力倍增,直到1954年卸任,7年處廳長任內單稻米產量就從63萬公噸增加至164萬公噸。

磯永吉退休返日前,省主席嚴家淦除頒發景星勳章,也每年運1200公斤台灣蓬萊米給他,以感謝他對台灣農業的貢獻。

徐慶鐘後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1963年辦日文版《今日の中國》月刊,請彭明敏擔任顧問並介紹編輯,彭本找魏廷朝,因魏已在近代史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乃找謝聰敏。謝聰敏每月出刊前會準備酒菜,邀請徐慶鐘、殷海光、李登輝、彭明敏、魏廷朝……等人聚會,「清談」天下事。

磯永吉小屋廚櫃陳列了當年磯永吉、末永仁改良的稻作穀種。何來美攝
磯永吉小屋廚櫃陳列了當年磯永吉、末永仁改良的稻作穀種。何來美攝
磯永吉後任台北帝大教授,也曾獲日本學士院賞,深具學者風範。何來美翻攝
磯永吉後任台北帝大教授,也曾獲日本學士院賞,深具學者風範。何來美翻攝

他們不是台大教授,就是台大畢業的菁英,李登輝還是徐慶鐘的門生。據魏廷朝生前回憶,彭明敏、徐慶鐘話不多,反而李登輝話較多,常批評肥料換穀政策不當。「清談」內容1964年被撰成《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初稿是謝聰敏執筆有四、五萬字,由魏廷朝改寫成近萬字,再由彭明敏校訂,但剛印好未發行,他們就被捕入獄。

徐慶鐘後出任內政部長,1972年蔣經國組閣,再受倚重任副閣揆,他早年引介李登輝到農林廳任職,那年也推薦已任台大教授的李登輝擔任政務委員,之後李登輝從台北市長、省主席、副總統到總統,平步青雲,但所提「八萬農業大軍」政策,卻未被徐慶鐘所認同,關係也漸行漸遠。

誰是台灣真正的農業專家?徐慶鐘、李登輝都以農經見長,兩人從師生關係變成瑜亮情結,似有較勁意味。

1966年徐慶鐘(右)從連震東(左)手中接任內政部長,監交人是田烱錦。鍾宜真提供
1966年徐慶鐘(右)從連震東(左)手中接任內政部長,監交人是田烱錦。鍾宜真提供
嚴家淦(左)在台灣省政府主席任內頒發景星勳章給磯永吉,感謝磯永吉對台灣農業的貢獻。何來美翻攝
嚴家淦(左)在台灣省政府主席任內頒發景星勳章給磯永吉,感謝磯永吉對台灣農業的貢獻。何來美翻攝
1972年蔣經國(前排中)出任行政院長,延攬徐慶鐘(前排左四)為副院長、李登輝(前排左三)為政務委員,全體內閣閣員合影留念。鍾宜真提供
1972年蔣經國(前排中)出任行政院長,延攬徐慶鐘(前排左四)為副院長、李登輝(前排左三)為政務委員,全體內閣閣員合影留念。鍾宜真提供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又稱為「磯永吉小屋」,長期展出台灣稻米發展史。何來美攝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又稱為「磯永吉小屋」,長期展出台灣稻米發展史。何來美攝
徐慶鐘是磯永吉的得意門生,昭和12年(1937)娶黃珍為妻,磯永吉也幫夫婦福證。何來美翻攝
徐慶鐘是磯永吉的得意門生,昭和12年(1937)娶黃珍為妻,磯永吉也幫夫婦福證。何來美翻攝
徐慶鐘(左)與李登輝有師生情誼,徐慶鐘對李登輝亦有提攜之情。鍾宜真提供
徐慶鐘(左)與李登輝有師生情誼,徐慶鐘對李登輝亦有提攜之情。鍾宜真提供
蔣經國(左)擔任6年行政院長,副院長是徐慶鐘,兩人合作無間,蔣經國就任總統後,徐慶鐘曾短暫代理院長,後由孫運璿接任院長。鍾宜真提供
蔣經國(左)擔任6年行政院長,副院長是徐慶鐘,兩人合作無間,蔣經國就任總統後,徐慶鐘曾短暫代理院長,後由孫運璿接任院長。鍾宜真提供
1964年彭明敏(中)、魏廷朝(右)、謝聰敏(左)共撰《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內容重點來自《今日の中國》月刊編前會的「清談」。圖為1994年3人同台合影。何來美翻攝自由廣場展廳
1964年彭明敏(中)、魏廷朝(右)、謝聰敏(左)共撰《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內容重點來自《今日の中國》月刊編前會的「清談」。圖為1994年3人同台合影。何來美翻攝自由廣場展廳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