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台北報導】台灣歌仔戲傳奇演員楊麗花獲頒行政院文化獎,領獎時數度激動到說不出話,台下報以熱烈掌聲,甚至有粉絲大喊「我愛你!」楊麗花許願,希望歌仔戲能重回電視螢幕,因為「電視可以創造明星」。他說「楊麗花會老,但是只要有老觀眾捧場,歌仔戲永遠不會老」。
近年鮮少露面的楊麗花現身昨(10)天下午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身穿黑底綠印花長版上衣的他,一出場就獲得滿場掌聲,歌仔戲明星的氣勢不減,更看不出今年10月就要滿81歲。

楊麗花說,現場的掌聲讓他覺得像在演歌仔戲,「我很愛聽這個掌聲,聽到掌聲精神都來了!」他並說,自己退休隱居山林很多年,很怕說錯話,以前厚厚一疊劇本三天就背起來,現在一定要看稿,否則會漏氣。
歌仔戲闖出一片天 楊麗花:如有神在
楊麗花說,他一生為歌仔戲打拚,關關為難關關過,有天時、地利與人和,就像如有神在,「天公伯點名楊麗花做台灣囡仔,為台灣歌仔戲文化打拚!」
「我20多歲時,在那個本土語言文化被人看不起、非常困難的時代,台視讓一個歌仔戲演員帶團隊做歌仔戲。」楊麗花回憶起初入電視圈的艱辛,他感謝當年藝文人士與朋友的協助,若沒有當時的改革,歌仔戲沒有跟著時代潮流就會落伍。
講到激動處,楊麗花有些哽咽,他說自己最怕的就是得獎感言講到哭出來。台下的粉絲更是對著楊麗花高喊「我愛你」,楊麗花也回應粉絲「我更愛你」。他感謝愛護歌仔戲的朋友與觀眾,以及一起打拚的夥伴,很多好姐妹、好朋友已經不在了,但還是希望分享榮耀,因為若只有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楊麗花稱讚,現今的歌仔戲有政府的支持,比他的年代好上幾百倍。不過他也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有新的歌仔戲可以在電視台播出,「沒有電視就沒有今天的楊麗花,電視可以創造好的明星,歌仔戲如果有更多明星演員,就能老神在在,什麼都不怕了。」
「楊麗花會老,但歌仔戲有很多老觀眾捧場,永遠不會老,歌仔戲絕對不能消失。」
擔任頒獎人的行政院長卓榮泰,以及擔任引言人公視董事長胡元輝都說,1970、80年代「吃飯配楊麗花歌仔戲」是台灣人共同的回憶。
楊麗花自帶流量 把歌仔戲帶入主流
胡元輝更說,「有人說是電視成就楊麗花,但我不是這樣想,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楊麗花自帶流量,是電視台需要他啦!」
本名林麗花的楊麗花是宜蘭員山人,出身戲曲世家的他從小隨班習藝,16歲首度搭配小生母親,擔綱演出武生「陸文龍」走紅全台。楊麗花1969年應台視之邀,成為電視歌仔戲史上第一個女性團長兼製作人,讓歌仔戲從廟埕、內台走進客廳,常駐主流媒體視野。

1970至1980 年代,楊麗花在螢光幕前,從黑白歌仔戲直播,演到彩色歌仔戲錄影、出外景,屢創收視佳績。鼎盛期每年推出四部歌仔戲連續劇,成為台視最閃亮的品牌,《俠影秋霜》、《薛平貴》、《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風流才子唐伯虎》等經典戲碼,持續影響歌仔戲影視美學與觀眾記憶至今。
卓榮泰也稱楊麗花是「忠孝節義的民族英雄」,並說以前都坐在電視機前,陪阿嬤「吃飯配歌仔戲」,「今天是阿嬤不能來,不然阿嬤一定會跟著來。」卓榮泰指出,過去的社會台語不能說太多,一天只有一個小時,但台灣的歌仔戲就是靠著楊麗花開枝散葉,從戲台唱到國家藝術殿堂,並且帶到國際。
胡元輝說,楊麗花每到一個地方都是票房保證,尤其是1970、80年代是楊麗花的黃金歲月,那時台視的「楊麗花歌仔戲團」,不僅培養了非常多優秀的歌仔戲人才,還有像陳亞蘭這樣的傑出後輩,開創一個空前絕後的歌仔戲王國,「楊麗花做得夠久,也夠努力,才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光發亮。」
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包括楊麗花、詩人吳晟以及客家傳統瓦作司阜傅明光。行政院文化獎是台灣政府層級最高的文化領域終身成就獎項,自1981年設立至今,僅有99位人獲得此殊榮。每位得獎人除了獲頒文化獎章及證書外,也會獲得100萬元獎金,希望能藉此對維護與發揚台灣文化有特殊貢獻者,致上國家級最崇高的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