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最大對手,執政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也拿到1439萬5639票,得票率41.15%,比封關前及出口民調還來得高。雖然過程中差點被「換柱」(換洙),但「此洙非彼洙」,可以說雖敗猶榮。金文洙不屈不撓,展現旺盛企圖心與堅毅戰鬥力,最後凝聚保守派可以團結的最大力量,讓人印象深刻!
選戰考量 切割有前例
因戒嚴風波被彈劾下台的前總統尹錫悅,2025年5月17日在臉書表示,韓國現在站在決定命運的十字路口,韓國的命運取決於這次選舉。國民力量黨讓他成為總統,但他認為現在離開是讓黨能打贏總統大選,保護自由民主的最好方法。尹錫悅宣布退黨,並籲請支持同黨的總統候選人金文洙。為了選票考量,相信尹錫悅是「被退黨」的,國民力量黨主流勢力急忙「割蓆」,叫「醜聞纏身」的他「少說話當幫忙」。淪為「票房毒藥」的尹錫悅要為金文洙背書,被認為是「幫倒忙」。國民力量黨緊急對策委員長金龍泰更在臉書打臉:「前總統尹錫悅雖是自行退黨,但事實上等同於被驅逐出黨。他現在連國民力量黨的邊都別靠近。」
放眼全球總統大選,為了勝選考量,選擇與前總統切割的總統候選人所在多有,金文洙不是第一個。記得2000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高爾跟柯林頓總統切割,2004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與李登輝總統切割,2008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和小布希總統切割,2008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跟阿扁總統切割。試想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如果高爾副總統不跟柯林頓總統切割,他在普選票已贏50萬票,選舉人票只剩佛羅里達州的輸贏,勝出的機會非常地大。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如果連戰副總統不跟李登輝總統切割,李總統在228牽手護台灣的活動不站出來力挺阿扁,李總統為連戰多拉個五萬票應易如反掌,最後阿扁也不過險勝2萬9千票而已。
葉下陳上 內幕鮮人知
200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候選人連戰選前民調仍落居第3,連戰陣營為拉抬選情,極力要求李前總統先辭黨主席,李登輝沒有接受。連戰輸掉總統選戰,卻責怪李前總統兼主席沒有盡全力輔選,殊不知李前總統為了連戰選舉出錢出力,光是黨內大掌櫃劉泰英就先後撥款120億元,李登輝前總統兼主席比他自己1996年參選總統還賣力在幫連戰輔選。選後一個三更半夜,馬英九市長竟奔赴總統官邸,求見李登輝要求辭去黨主席負起政治責任,李登輝以夜深了已經休息拒不見面。最後在連戰逼宮下被迫請辭黨主席一職。李前總統曾告訴阿扁,他對連戰非常「切心」,不如歸去是他能夠做的最佳選擇。直到不必負敗選責任的總統候選人連戰登上黨主席大位,立即將李登輝前主席逐出黨的家門,從此李連分道揚鑣,也鑄下2004年「國親合連宋配」贏得大選原本應是桌上拿柑,最後仍小輸給阿扁的大錯。
至於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與阿扁總統的切割,早在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就已經開始。原本謝長廷要留在高雄當陳菊首度參選高雄市長的頭號助選員,阿扁則拜託長廷兄是否逆向思考對菊姐最好的助選方式?與其擔任首席助選員,不如北上做台北市長候選人,以長廷兄的能言善戰,對決郝龍斌,保證選戰很有看頭,國民黨也不敢輕忽台北而把主力部隊全部揮兵南下,謝院長一定可以牽制國民黨逼其「兩邊作戰」,如此「圍魏救趙」的選戰策略,才能救菊姐在高雄處於劣勢的選情。最後也真的「圍郝救菊」,成功險勝1114票。儘管阿扁為長廷兄出錢出力,但市長選舉最後一夜,站在候選人謝長廷旁邊的是許信良前主席,而非30年來唯一民進黨籍的阿扁老市長。2008年總統大選,謝長廷陣營在最後關頭,許信良獻計如要逆轉勝,應該叫阿扁辭掉總統一職,並派參與決策會議時任府祕書長葉菊蘭,擬夜奔官邸轉達競選總部的意思。阿扁提前獲知情資,當葉菊蘭深夜來電說明來意,阿扁動怒訓斥,隨後更摘除葉祕書長的烏紗帽,改由國安會祕書長陳唐山回鍋出任府祕書長,負責政權和平轉移給馬英九總統當選人的政治工程。這段選舉祕辛,「葉下陳上」的內幕,政壇很少人知道。
任期波折 青瓦台魔咒
韓國總統府青瓦台原本是600年前朝鮮王朝建都漢城後的景福宮後園。日治時期在景福宮內新建廳舍,並把朝鮮總督官邸設在此地。1945年是美國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改為總統辦公與官邸所在地,原稱為「景武台」,第2位總統尹潽善更名為「青瓦台」。現今青瓦台是盧泰愚總統任內所重建,金泳三拆除日治時期日本總督住過的舊館。2022年5月9日,文在寅總統完成總統任期後,青瓦台結束74年作為總統府及官邸的任務。同年5月10日就任的尹錫悅總統因「青瓦台傳說」,改以首爾龍山的國防部大樓作為總統辦公室,也未能打破所謂「青瓦台魔咒」而提前下台。2025年6月3日新當選的李在明總統表示,青瓦台長時間作為總統府之用,具有象徵性,將遷回青瓦台辦公。不管相信或迷信,大韓民國迄今13位正式總統,當中已有6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完成任期,其餘則是任期結束後下場甚慘。儘管如此,競逐總統大位想入住青瓦台的人還是如過江之鯽,甚至爾虞我詐、不擇手段。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稱「政治九段」的「三金」—金泳三、金大中、金鍾泌。20世紀60年代以來,三金掌控韓國政壇,他們的分分合合,愛恨交加,印證「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同志」的政治現實。他們都對韓國的現代化和民主化做出偉大的貢獻,也留下所謂地域主義的深遠影響。
阿扁跟三金都見過面,也有一定的互動。阿扁立委時代就拜訪過金大中,1995年12月,市長任內再度訪問韓國,與金大中在國會大廈新政治國民會議主席辦公室見面,並致贈《快樂.希望.陳水扁》新書。1999年與金鍾泌的見面則在總理官邸,暢談2個小時,分享他與總統金大中如何合作贏得總統大位並共享政權。2001年,阿扁總統任內則與首次訪台談台韓復航的卸任總統金泳三結為忘年之交。
共同對抗軍事獨裁的民主改憲運動取得決定性勝利後,韓國民主陣營很快陷入「由誰選總統」的困境。三金互不相讓的結果,讓全斗煥的接班人盧泰愚「一盧對三金」,最後以36.6%漁翁得利當選總統。金大中的平民黨、金泳三的統一民主黨和金鍾泌的新民主共和黨,三大在野黨在國會的總席次超過執政的民主正義黨。1990年執政的民主正義黨與在野的統一民主黨和新民主共和黨合併,成立新的民主自由黨,推舉金泳三代表民自黨贏得1992年總統選舉。
一脈相承 推陽光政策
金泳三出身鄉紳之家,在慶南中學期間,曾在宿舍寫下「未來總統金泳三」大字,貼在牆上。座右銘「大道無門」。27歲當選韓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共九次當選國會議員。在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執政時期推動韓國民主化改革運動,而成為韓國民主運動的領袖。金泳三是韓國民主化後的首位文人總統,與金大中有瑜亮情節。總統任內關押重判前總統全斗煥與盧泰愚。
金大中出身貧寒的佃農家庭,韓戰後棄商從政,初涉政壇屢戰屢敗,5次參選國會議員,4次慘敗。在朴正熙、全斗煥軍事獨裁統治期間,5次死裡逃生,6年牢獄生活和10年的軟禁逃亡,多次被判處死刑。73歲第4次參選總統,與金鍾泌合作,終於成功完成韓國首次政黨輪替,並共享政權,一為總統,一為總理。經特赦的全斗煥與盧泰愚則雙雙成為金大中就職總統的首排座上賓。「敬天愛人」是金大中的座右銘。
金鍾泌出身軍旅。曾參與朴正熙領導的516軍事政變,幫朴正熙入主青瓦台。設計國家情報院前身的中央情報部,並擔任過情報部長,後出任總理,成為國家第二把手。中央情報部專門打壓異己,包括在東京綁架政敵金大中。金鍾泌力挺金泳三選上總統,再聯合金大中,助他贏得總統大位,二度出任總理,2004年因國會議員選舉挫敗而退出政壇。
金大中是朝鮮半島和解的先驅。早在冷戰的1970年代,他就大膽提出南北韓統一方案。出任韓國總統後,進而推動世界矚目的「陽光政策」。政策名稱根源自《伊索寓言》的〈北風和太陽〉故事。北風和太陽比賽如何讓路人外套脫下來,北風採取更用力地吹,路人卻把外套抓得更緊;而太陽用溫暖的陽光照射路人,路人就會主動把外套脫下來。陽光政策就是這樣的概念。
進步陣營從金大中以降,經盧武鉉、文在寅到李在明,一脈相承都採陽光政策,推動朝鮮半島南北關係的改善和半島局勢的緩和。李在明對北朝鮮及中國的政策宣示與發言,容或不為台灣人民所喜,如果知道那是陽光政策的延續,也是韓國人民多次的多數選擇,更是4位總統的選前承諾,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