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正面看待川普要盟國承擔更多 臺灣民眾支持增加國防預算民調增4百分點

更新時間:2025/05/07 08:11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自今(2025)年 1 月 20 日就任至今,已 100 多天,在這段期間內,他在各種軍事、經濟等方面的主張,例如要求臺灣等盟友提高國防預算、主張晶片應該在美國境內生產,以及對臺灣在內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等做法,除了衝擊全球經貿,也牽動臺灣民眾對於臺美關係發展信心,及萬一中國入侵臺灣,美國是否會協防臺灣的預判。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冠成指出,透過民調可以發現,民眾有接收到川普要求盟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提高國防預算的訊息,在 3 月的民調中,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與 1 月川普就任前的調查相比,從 47% 增長到 51%,甚至連中國國民黨支持者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都有增長,但民眾黨支持者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則下降。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自今(2025)年 1 月 20 日就任至今,已 100 多天,在這段期間內,他在各種軍事、經濟等方面的主張,例如要求臺灣等盟友提高國防預算、主張晶片應該在美國境內生產,以及對臺灣在內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等做法,除了衝擊全球經貿,也牽動臺灣民眾對於臺美關係發展信心,及萬一中國入侵臺灣,美國是否會協防臺灣的預判。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冠成指出,透過民調可以發現,民眾有接收到川普要求盟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提高國防預算的訊息,在 3 月的民調中,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與 1 月川普就任前的調查相比,從 47% 增長到 51%,甚至連中國國民黨支持者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都有增長,但民眾黨支持者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則下降。

方琮嬿(左)與李冠成(右)的調查顯示,臺灣民眾有接收到川普要求盟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提高國防預算的訊息。(攝影/何宇軒,本圖經拼貼處理)

民眾認為中共是臺灣首要國安威脅,超越少子化、經濟停滯

由中央研究院舉辦的「川普 2.0 的百日變局」座談中,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方琮嬿以及副研究員李冠成以「川普回歸:臺灣國防與外交民意的變化與挑戰」為題進行報告;他們透過民調調查居住在臺灣且年滿18歲以上的民眾,以電話訪問方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訪問期間是今年 3 月 4 日至 3 月 9 日,完成 920 份市話樣本、 365 份手機樣本,共計1285份。至於在 1 月份,他們也曾進行同樣的民調,調查期間在 1 月 3 日至 1 月 7 日(川普宣布勝選但未上任前),訪問完成總計 1138 份樣本。

在民調內容方面,方琮嬿表示,民調中詢問民眾包括對國軍的信心、自我防衛決心、對美國安全承諾的態度等。民調也詢問受訪者,認為什麼是對臺灣國家安全最嚴重的威脅;除了中共帶來的威脅,選項也提供其他社會與經濟相關的挑戰,如少子化、能源短缺、極端氣候災害等;結果顯示,最高的是有 33% 的民眾認為「中共對臺的威脅」最嚴重,高於少子化等其他社會經濟議題。

方琮嬿進一步提到,若帶入政黨認同,結果差異會更顯著。在民進黨的支持者中,認為中共對臺威脅是首要威脅的比例,佔 54%,高於全體平均的 33%。但如果是泛藍政黨的支持者,認為「中共對臺威脅」是首要威脅的,在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者是 19%、民眾黨是 21%。

(圖片來源:李冠成提供)

臺美合作交流軍事未改變 但認為臺美關係會變「比較不好」者增 12%

方琮嬿又提到,如果問民眾認為臺海 5 年內會不會發生戰爭?民眾似乎在這部分比較樂觀,結果顯示只有 23% 的受訪者認為解放軍在 5 年內可能攻臺,有 65% 則認為不可能。若與過去的民調比較,在 2022年 8 月份,也就是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時,因為中共當時的反應相當強烈、在裴洛西剛離開臺灣就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還出現所謂複合式戰爭,像是車站、便利商店的電子看板都被網路攻擊。可以反映的是,對當時的民眾來說,中共的威脅是有感的,導致認為不可能發生戰爭的比例,相對較低。

在民眾看待臺美關係的變化方面,他們在 3 月份的民調問民眾,相較於拜登政府,會覺得川普上任之後,臺美關係是會變得比較好、或是變得比較不好?結果顯示,39% 的受訪者回答「不會改變」、 36% 的受訪者覺得「比較不好」、 12% 回答「比較好」、 13% 回答「無反應」。

與 2025 年 1 月份川普上任前的調查結果相比,認為「比較不好」的比例多出 12% ,而「不會改變」的比例減少了 8% ,「無反應」則減少了5%。方琮嬿認為,這意味民眾可能被川普對於協防臺灣態度比較模糊的言論影響,而給予較不正面的態度。但事實上,臺美的合作,特別是在軍事上的交流,其實在這段期間並沒有明顯改變、還是持續進行,只是這些訊息,並沒有被民眾接收到,而民眾只接收到川普的言論。

(圖片來源:李冠成提供)

川普上任要盟國承擔更多責任 51%臺灣民眾支持增加國防預算

在國防預算是否要增加方面,民眾的態度又是如何?李冠成表示,民調顯示在 2025 年 1 月川普未就任時,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大約是 47% ,但在 3 月時有微幅增長到 51%。他認為,或許是臺灣民眾有接收到川普要求盟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提高國防預算的訊息,但這議題也呈現了政黨兩極化的傾向。

李冠成舉例,在民進黨支持者中, 75% 以上的民眾支持增加國防預算,但在國民黨支持者中,大部分贊成維持現狀;但若比較 2025 年 1 月和 3 月的結果,可以看到認為應該要增加國防預算的國民黨支持者,也稍微增加了一些。

(圖片來源:李冠成提供)

民調長期趨勢:65% 以上臺灣人願為保衛臺灣而戰

民調也調查了對於美國的安全承諾、對國軍的信心,與自我防衛意識等項目; 李冠成說明,這三個項目其實有關聯,因為根據國防安全研究院過去的研究發現,民眾的政黨認同會強烈影響如何看待美國,而對於美國到底會不會來協防臺灣的信念,又影響到當事人看待國軍防衛臺灣能力的信心;那對於國軍的信心,事實上也影響民眾的自我防衛意識,所以這三個概念之間,雖然還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彼此有相互、相關的關係。

李冠成說,民調中可以很清楚看到,民眾對於美國的安全承諾,有下降的趨勢;也因為跟其他議題的連動關係,可以發現民眾對於國軍防衛臺灣能力的信心略微下滑。李冠成分析,除了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之外,包括臺灣政府內的共諜案等事件,也影響到民眾對於國軍安全管理和安全查核的信心,導致民眾對國軍防衛能力的信心稍微下降。

在民眾的防衛決心方面,從數波調查以來,看到的趨勢都是 65% 以上的民眾有意願要保衛臺灣、為臺灣而戰,防衛決心大致穩定,但還是有群體差異。例如在年輕人方面,雖然之前有人認為年輕人比較會有投降主義,但根據調查,是沒有這樣的狀況,年輕人其實願意為臺灣而戰的比例還是很高,但相對於其他年齡層仍稍低;特別是 18 到 29 歲,「非常願意」的比例是 21%,相對於全體的 41% 是較低的。

(圖片來源:李冠成提供)

駁龍應台「沒和平就沒民主」民調揭:支持民主與願意為臺而戰是同一群人

而說到年輕人的防衛意志,前文化部部長龍應台日前投書紐約時報,並引用一項「調查」指出,大部分年輕人都會選擇投降;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表示,事實上,紐約時報的編輯有要求龍應臺附上調查來源,結果卻是來自社群平臺 Dcard 的一份匿名投票貼文,無法得知貼文作者,也不知道調查的是哪些人。

林宗弘說,龍應台的文章主張「沒有和平就沒有民主」,但他想知道的是:民眾是不是會為了捍衛民主,而提高了保家衛國的意識?他透過民調調查民眾對抗中國的意願、對國軍保衛臺灣的的信心、也詢問民眾認為民主比較好,還是威權比較好等問題,並加以比對。他發現,覺得民主比較好的民眾,基本上在其他方面也呈現正向結果,也就是會對臺灣軍隊較有信心、對美國未來協防也較有信心,同時願意為臺灣而戰的動機也比較大。換言之,支持民主的人,與願意為臺灣而戰的,是同一群人。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 365 號 7 樓

readr@readr.tw

©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