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銘/台中東勢報導】石虎再度現蹤台中東勢!長期關注客庄生態的「大茅圃調查團」近期密集紀錄到石虎蹤跡。從生態攝影機影片可以看見,石虎自在的在鏡頭前穿梭、甚至上廁所,儘管沒有拍到明顯的性徵,但判斷很可能是育幼的母石虎,團隊且認為,只要棲地維持穩定,未來有望紀錄下石虎媽媽帶著寶寶出現的畫面,與石虎當鄰居的里山都市並非難事。
東勢大茅埔民眾自發組成的大茅圃調查團,去年開始從事大甲溪流域遊蕩貓犬的田調,過程中不斷發現白鼻心、食蟹獴、野兔的排遺,甚至還發現貓科動物的排遺與腳印,他們自嘲像「找屎專員」,「雖然野生動物排遺很多,但也看見許多犬隻的腳印,但加深團隊希望了解河灘地生態的動力」。
團隊指出,從去年觀察至今,團隊一邊尋找動物排遺、腳印,一邊討論合適的架設點,並且需要考慮陽光可能造成相機紅外線感應的誤動作,直到今年4月才算是正式、穩定的有紀錄資料。


「沒想到第一個月就紀錄到石虎就現蹤,而且直到現在都不斷穩地出現,最慶幸的是,目前並沒有發現遊蕩貓犬。」團隊也說,除了一級保育類石虎,也紀錄到二級保育類台灣畫眉、三級保育類食蟹獴,還有山羌、台灣竹雞、台灣野兔、白鼻心、棕三趾鶉、野鴝、珠頸斑鳩、白腹鶇等野生動物,感謝庄內老獵人的生物痕跡的教導。
大茅埔調查團表示,拍到石虎後,他們積極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討論。儘管沒有拍到明顯性徵,仍不確定這隻石虎的性別,但以頭小、肚子鬆垮程度來看,很有可能是正在育幼的母石虎,只要棲地穩定,他們很期待紀錄到牠帶著寶寶出現的畫面。
團隊表示,整合數年發現石虎的相機點位,隱約可以看見一條線,且與大甲溪支流保持高度正相關。因此他們希望向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申請三台相機,繼續在大甲溪支流注入主流附近紀錄,並希望找出東勢西南區域石虎遷徙的可能通道。
大茅埔調查團呼籲,若帶家犬、寵物至戶外散步,一定要牽繩,避免影響野生動物,也才能讓家鄉生物多樣性可以更繽紛,讓大甲溪河灘地可以成為野生動物的家。


對於能持續在東勢紀錄生態,大茅埔調查團也感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生態多樣性研究所、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台三線藝術季學校」的多年陪伴。今年團隊也將進一步針對大茅埔當地的穿山甲生態,架設動物通道及欄護裝置,並且結合過去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所學的工法與美學結構,裝設穿山甲圍欄,持續兼顧生態保育、永續、建築、客庄美學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