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image

樹懶熱首擴散到歐洲 專家示警、無疫苗

更新時間:2025/05/07 07:52
尚無人精選
icon-dot
【於慶中/綜合報導】科學家警告,「奧羅普什病毒(Oropouche virus)」的傳播範圍與危險性,遠超過大...
0:00/0:00

【於慶中/綜合報導】科學家警告,「奧羅普什病毒(Oropouche virus)」的傳播範圍與危險性,遠超過大家先前的認識,且目前尚無疫苗或特定治療藥物。調查發現,奧羅普什病毒過去18個月在南美洲迅速擴散,近期首次在歐洲現蹤。

《鏡報(The Mirror)》報導,包括美國兒科學院(AAP)德國感染症研究中心(DZIF)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近期都針對奧羅普什病毒發布警訊。調查發現,「奧羅普什病毒」過去18個月在南美洲迅速擴散,近期首次在歐洲現蹤。該病毒主要由蚊蟲及特定種類的「蠓蟲(midges)」傳播,過去主要侷限於亞馬遜地區,樹懶(sloth)是該地區代表動物,經常棲息於病毒傳播活躍環境中,牠們的毛皮會吸引攜帶病毒的昆蟲。樹懶本身不一定是主要宿主,但其生態環境與病毒傳播區域高度重疊,感染奧羅普什病毒被稱為「樹懶熱(sloth fever)」。

奧羅普什病毒於1955年在千里達及托巴哥首次發現,因在奧羅普什河附近被檢測而命名。過去25年內,包括巴西、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法屬圭亞那、巴拿馬及秘魯都曾爆發疫情。2023年6月,古巴也通報首例病例。

自2023年底以來,拉丁美洲已通報2萬多起確診個案,疫情可能因氣候變暖與頻繁暴雨加劇。分析顯示,亞馬遜雨林周邊10%的居民可能曾感染此病毒,許多人甚至未察覺。

奧羅普什病毒的傳染途徑。翻攝自Antonio Guerrero《推特》
奧羅普什病毒的傳染途徑。翻攝自Antonio Guerrero《推特》

根據CDC資料,樹懶熱的症狀,通常在感染後3至10天內出現,包括頭痛、皮疹、噁心等,症狀多數輕微,死亡病例不高。

科學家警告,該病毒可能導致孕婦流產或胎兒畸形,對孕婦及胎兒構成嚴重威脅。雖然大多數病例是輕症,約4-5%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神經侵襲性疾病(腦膜炎或腦炎)或出血症狀(例如牙齦出血、瘀斑)。孕婦感染可能導致垂直傳播,引發胎兒死亡、流產或新生兒小頭畸形等嚴重後果。

德國夏里特病毒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Virology)病毒流行病學實驗室主任德雷克斯勒(Jan Felix Drexler)表示:「我們認為,當前奧羅普什疫情的爆發與聖嬰現象(El Nino)等氣候變遷密切相關,」聖嬰現象導致太平洋中部海面溫度異常升高,助長病毒傳播。尚未發現病毒本身特性改變的證據能解釋病例激增的原因。

德雷克斯勒警告,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奧羅普什病毒可能擴散至南美洲以外地區,對全球構成更大威脅。

2024年,奧羅普什病毒首次在歐洲被發現,義大利、西班牙及德國相繼通報。其中,西班牙在6月至7月報告12例,義大利5例,德國2例。19例中有18例曾赴古巴旅遊,1例曾到訪巴西,目前無證據顯示病毒在歐洲內部傳播,所有病例均在境外感染。

目前,奧羅普什病毒無特定治療藥物或疫苗。確診患者只能多休息、多補充水分。英國尚未通報確診病例,病毒傳入英國或北愛爾蘭的風險低,但衛生專家呼籲民眾保持警惕,若懷疑感染應立即就醫。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旅遊健康顧問維爾(Philip Veal)表示:「傳播奧羅普什病毒的蠓蟲目前未在歐洲建立棲息地,主要分佈於美洲,且無證據顯示該病毒可人傳人。」建議前往疫區的旅客採取防蟲措施,如使用驅蟲劑、穿著覆蓋皮膚的衣物、睡在經處理的蚊帳內,並提前查詢旅遊健康資訊網站,尤其孕婦需格外注意。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與旅遊活動增加,奧羅普什病毒的全球擴散風險不容忽視。專家敦促國際社會加強監測與研究,以應對這一新興公共衛生威脅。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114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 365 號 7 樓

readr@readr.tw

©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