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ouch
典藏
本週獲得5次精選
《典藏ARTouch》是由具有逾30年藝術媒體資歷的「典藏藝術家庭」所創設的數位品牌,自2018年起,與「典藏」旗下仍持續發行的兩本期刊並行,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藝術專業內容。
0次
本月獲得贊助
641
粉絲
【潛影之地】恐怖的閾值:後恐怖電影作為敘事機器 (上篇)
【專欄│跟著蹦豬泡泡法國圖書館】溫和且柔軟——波爾多莊園圖書館 La Bibliothèque de La Bastide
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
北師美術館化身機場航廈,新生代團隊Nn̄g Project策展「亂流:半睡飛行夢」,以失重找回自身
【ART TAIPEI 2025】季豐軒三十載淬鍊:在市場詭變中,以「真誠」突圍藝術新戰局
重建臺灣美術史的關鍵篇章:國美館「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邱創乾《飛橋臥波》中的客庄與蕃界景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 No.59|偶為魂器,伊麗莎Elisa Vilaça的葡萄牙木偶蒐藏展
歸陰──臺灣人死後的靈魂之行
【專題│安妮新聞 The Anne Times】20. 讀一讀,他們眼中的世界
當印象派離開巴黎:日本近現代畫家眼中的光影重構
關於七夕傳說迷因流變~讀《牛郎織女研究》
【張寶成專欄】玩興不減時停手,枝繁葉茂處留白:王新仁《植徑集》的無限花園
開戰84年、膠彩與台海風雲:陳擎耀擬仿戰爭畫創作的時代啟示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4.與自然融合的親子藝術旅行 —美術館館員的不藏私推薦路線
自學教材,學習的探索地圖《孩子需要自學嗎?:自學不是放手,而是陪孩子慢慢長出學習的樣子》
臺灣史文資價值觀遭北市府摧毀:一生懸命文化資產的文建會主委「陳奇祿故居不被保留」
從藍圖到行動:李玉玲談亞大美術館的雙主軸與新展規畫
寫真與戰火之光 展覽「多孔的檔案.探照」中的影像曝光與映射
【黃心蓉專欄】誰來決定美國歷史?當博物館成為川普2.0時代的文化戰場
創造矛盾感知的「安全室」:被忽略的日常與災難的真實
【專欄|老派博粉】走進故宮南院「包羅萬象」,看見織品裡的愛與祝福
如冰似玉的魅色──尋覓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東亞青瓷「CELADON」的千年光輝
【專題】潛影之地:不可言說之恐怖
【專題】「我重生了,回到藝術大學畢業的那一年。這一世我要____。」
姚瑞中《廢墟啟蒙》序言:所見廢墟已非廢墟便見廢墟乃無廢墟,乃真廢墟哉
【專題|一起讀、一起玩!美國童書空間漫遊】39. 東麻州童書空間探訪:美國第一間公共圖書館和兩間知名童書作家開的書店
台中海線首座親水特色公園! 梧棲漁寮公園「航海主題遊戲場」
【藝術防災包】洞見災難韌性:蘇孟鴻的靈感燃點,與何孟娟的烏克蘭進行式
漂亮的錯誤,當手變得比手還要聽話:露餡的總是手 — 介面/交握
七夕不是情人節?牛郎織女故事在中國、日本、韓國、臺灣的流傳
地獄放大鏡──地藏菩薩、十王審判體系與〈地獄草紙〉
藝聞摘要:、紐約實驗空間Art in General重啟、美國畫廊 Clearing 宣布關閉、歐洲宣言展宣布2028年舉辦地點、Anish Kapoor與綠色和平的「血紅抗議」震撼北海、世界著名收藏家Christophe de Menil辭世、薩奇收藏背後重要推手Doris Lockhart去世、紐約卡斯明畫廊今秋閉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聯手購藏18世紀蘇州版畫
從現在開始,練習接納自己的狀態,相信與陪伴自己 《 邊崩潰,邊教養,邊進化!阿德勒教養現場的親子共好練習》
【藝術防災包】開箱藝術家的防災包:蔡咅璟與區秀詒談戰爭想像與創作如何可能
【專欄|蘇蘇の繪本書店地圖】PICO的午後時光:繪本、玩具與一杯果汁
川普啟動史密森尼博物館審查計畫,引發政治干預爭議
藝術走進課堂:桃園市立美術館攜手青埔、青園兩校 打開孩子的感官地圖